我爱汽车网

布局宣化工厂转型升级,福田汽车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

福田汽车与“老朋友”张家口宣化区展开新合作20年。这实质上是福田汽车响应“京”字号,又一次全面实施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2023年5月30日,宣化区与福田汽车深化产业合作暨北京零部件产业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宣化区举行张家口。

今天福田汽车与宣化区再次携手,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双方互信的最好诠释。

二十年前的合作,二十年后的续约

福田汽车与张家口宣化区,起源于20年前。

2003年,福田汽车选择与工业基础雄厚的张家口老工业区宣化合作,签约生产工程机械。

2005年,河北福田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形成年产15000辆混凝土搅拌车、半挂车、自卸车等专用车辆的生产能力。

2011年,福田汽车投资数亿元实施泵车、搅拌车技改项目,进一步提升了雷萨的生产能力。

2015年,福田汽车启动重型机械业务整体调整计划。将北京工厂的泵送机械、起重机、渣土车业务分两期搬迁至宣化,并新增消防车、动力及储能电池业务。 “福田汽车产业城”在宣化建成。

2019年,福田汽车抓住北京冬奥会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机遇,在宣化投资建设燃料电池客车项目,并于2020年1月正式下线。

事实上,正是因为二十年来的深厚合作基础,我们才能充分信任彼此。

正如宣化区委书记张聪所说,福田汽车深耕宣化市场20年。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项目,还有产业链和产业生态,成为地方与企业合作的友好见证。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成果。未来,福田汽车必将为宣化乃至张家口的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切入点和支撑点。

二十年前的合作,二十年后的续约。

据了解,福田汽车未来将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业布局,在宣化工厂大力发展新能源机械及零部件产业。根据规划,福田汽车将在原有专用车业务的基础上,同步拓展汽车零部件业务,遵循“1+3+5”的战略路径(“1”代表“1”高端产品,“3”代表“3”) “3”专用车产品,“5”表示引进“5家以上”供应商),围绕宣化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致力于打造将宣化工厂打造成北京汽车产业基地。打造高水平现代制造标杆。

对于福田汽车来说,通过深化公司在宣化地区的产业调整,也可以充分发挥其长效产业链的作用,最终形成以宣化为中心的汽车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系统。以科技为核心,打造科技创新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对此,福田汽车董事长常锐表示:“今天,我们双方深化产业合作迈出了新的里程碑。未来,福田汽车将充分发挥作为汽车制造商的作用。”产业链龙头、升级现有产业战略布局、深化环保,北京零部件产业协同打造宣化环京汽车产业基地,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添砖块战略。”

福田汽车积极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提出其实并不新鲜。这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首都地区”的概念。京津冀区域规划编制也早已启动,但一直没有落实。

事实上,从2014年国家正式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那一刻起,北京不少企业就面临着“非首都功能”的迁移;截至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为政府实际操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是大势所趋,不以公司意志为转移。

庆幸的是,很多企业执行国家政策坚决,思路也能跟上。福田汽车当然是典型代表。

这里举个例子来说明问题。 2015年7月,福田汽车北京工厂工程机械产品调整至宣化工厂,并于2016年8月、10月投产。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近期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指示。北京很快明确表示,将“继续深化对河北的帮扶,带动有条件的地区更好承接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发展”。中共河北省委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让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在河北办得通、留得住、发展好,切实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要求。

显然,福田汽车与宣化区的此次合作恰逢其时。它既是“保证书”又是“晴雨表”。

张聪表示:“此次协议的签署和布局调整,是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全面落实北京市委、河北省决策部署的实际体现和具体行动。党委。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结论: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者创新者胜。

齐心协力、同向前行,福田汽车将携手张家口,牢牢把握政策窗口期、战略机遇期、发展黄金期,乘新时代动力,继续奋力前行。新征程,继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