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汽车网

江淮瑞风S7西藏三线检验,保护有力,拆解报告_车讯网

【报道】   开启说明:   今年5月,江淮瑞风S7组成三支车队,征战青藏、川藏、云南藏三条长期进藏航线。车队历经千里,克服了恶劣多变的路况,经受了风雪、高海拔等重重考验,成功在拉萨会合。汽车信息实验室迎来一辆原车进入西藏进行彻底拆解。车辆内部结构还沾有青藏高原的泥土。为了验证车辆各部位的车龄和污染程度,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还请各位车主和网友多多包涵。   本文主要讲江淮瑞风S7的车身防护结构。众所周知,坚固的笼式车身框架结合科学的防护结构和前后悬架,有利于提高刚度和抗扭能力,进一步提高车辆操控性能,这对于长途行驶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处理恶劣的路况时。接下来我们从车身正面防护结构开始,展开这台江淮热风S7的内部“骨架”。   第一章:正面防护   江淮瑞风S7的前部防护结构包括保险杠、防撞梁、吸能箱、行人腿部防护结构四部分。   前保险杠设计与常见的前保险杠不同。一般格栅和下进风口是分开设计的。不过,江淮瑞风S7的车头采用了“奶瓶”造型,因此格栅与前保险杠的进气口融为一体。 ,这种“大嘴造型”也被众多国际品牌所采用,车辆的视觉效果在气势上进一步增强。   前保险杠外部进风口采用三屏障设计+内部蜂窝形状。内饰左右两侧均设有雾灯框,前保险杠下裙采用分体式设计,也有利于在恶劣路况下行走时减少喷漆。面部受伤的风险。   进风口下方有泡沫缓冲层。这个泡沫缓冲层和前防撞梁下方的行人腿部保护杆都属于“行人腿部保护结构”。   保险杠与防撞梁之间没有泡沫缓冲层。   前防撞梁采用金属材质,双层钢板封闭结构。前端钢板冲压成帽形结构,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后端钢板也卷制成型,采用帽型结构,进一步提高自身强度。   前防撞梁下方设置非金属防护栏。与安装在前保险杠内部的泡沫缓冲层一起,形成“行人腿部保护结构”。该结构将在发生事故时保护行人。它可以引导行人的身体向上落向引擎盖或前挡风玻璃,减少“二次挤压”的风险。   如上图所示,前防撞梁为双层钢板结构。外钢板为多帽形结构,内钢板为帽形结构。两者合二为一,形成前防撞梁。  减震盒焊接在防撞梁的左右两侧。它由金属制成,具有封闭的桶状结构。枪管设计有塌缩导向槽,遇到冲击时可按设定方向塌缩,吸收未吸收的能量。将最大碰撞能量进一步导向车身纵梁和车身框架,减少乘员舱的变形,为车内乘员保留更多的生存空间。   如上图所示,行人腿部保护杆的前端面比前防撞梁更靠前。前方设置泡沫缓冲层,当行人发生碰撞时,行人腿部保护结构会立即接触到成年行人腿部下部位置,帮助“铲”行人,正确引导人体向上运动身体。   车辆的各种防护结构不仅要“有”还要“有功能”。江淮瑞风S7的行人腿部保护结构布局合理,算是相当成熟的设计。    正面防护总结:   纵观汽车新闻实验室拆解的多款车型,行人腿部保护结构多见于进口车型、美系和部分欧系车型配备的合资车型,以及不少德系合资车型的进口版本。不过,合资版车型却“缩减”了这一防护结构。配备行人腿部保护结构的国产自主车型更是凤毛麟角。   就“行人腿部保护结构”而言,毫无疑问,江淮瑞风S7在汽车研发、设计、制造中引领了国内车企的“行人保护”理念,其泡沫缓冲层可以进一步减少对行人腿部的保护。部分受伤。   对于SUV车型来说,车辆较高,前防撞梁的位置也比较高。因此,设置“行人腿部保护结构”对于减少交通事故中的行人伤害具有重要意义。在行人保护方面,江淮瑞风S7走在时代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