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汽车网

汽车新闻观点:保时捷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尊重消费者?

举报】  “12.4万保时捷自家事件”再次出现反转。 2月1日上午,一名自称“首单用户”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澄清视频,称“他在抢购后的第二天就主动取消了订单,并没有购买相关型号”以低廉的价格。”随后,有媒体联系银川保时捷中心,工作人员证实了这一说法,称“车并不是卖给第一个下单的人,而是像其他顾客一样打电话了解情况”。

  这个说法与之前的回复有很大不同。 1月30日,银川保时捷中心小程序上线了一款售价仅12.4万元的Panamera,引发近600人抢购,该车市价超过120万元。随后,保时捷将该车下架。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货架上车辆实际库存仅有1辆。第一个用户购买成功后,后续下单的用户会自动被判定为无效订单,并表示“不是价格错误,是系统的问题”。漏洞”。

  无论是“系统漏洞”还是“定价错误”,在电商平台上时有发生。它们并不是公众愤怒的根源。真正让广大网友难以接受的是保时捷对于问题的表述和回应前后矛盾。 ,投诉时态度不够。

  而这也不是保时捷第一次“打自己脸”了。 2021年下半年,由于芯片短缺,保时捷将部分车型配备的电动调节转向柱更换为手动调节,并计划在短缺缓解后恢复该功能。但由于芯片问题迟迟未能解决,保时捷改口称将取消后期恢复计划,仅提供2300元代金券作为“补偿”,同时将提供500美元(约合人民币3100元)赔偿给美国车主并提前进行。沟通。擅自减配、随意改口、内外双重标准……一系列行为引起车主强烈不满。

  一个月后,保时捷中国发布《致车主的一封信》。本以为这是一封为中国车主提供解决方案的诚意信,结果却是一封“投诉信”,反复强调“芯片短缺”、“疫情蔓延”等客观原因,但尚未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案。又过了半个月,迫于舆论压力,保时捷终于想出了解决办法。然而,对于车主来说,这个计划为时已晚。

  公开信息显示,在中国市场,保时捷2022年共交付新车93,286辆,同比下降2%。即便如此,中国市场仍然是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和用户对品牌的信任,保时捷似乎付出的诚意太少了。

  近年来,保时捷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也饱受诟病。车辆电器及关键部件故障等问题屡见不鲜。不少网友在投诉平台反映,报修后,售后人员一直说“无配件”。

  回到这起自身事件,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多日,不少网友质疑:这是4S店自身事件,还是故意营销事件?一位从事公关工作的博主表示,如果保时捷所谓的第一单不存在,它就会从公关危机变成一个积极的营销案例,而且这种营销几乎是免费的。如果真是这样,对于保时捷品牌来说无疑是愚蠢之举,再次侵蚀了消费者的信任。

  在很多消费者的心目中,都有知名汽车品牌尤其是超豪华汽车品牌的滤清器,而这种漂亮的滤清器不应该成为品牌嚣张的资本。要知道尊重是相互的,无论基于消费者情感的品牌最终都会被消费者抛弃。 (北京沉丹)

  相关阅读:

  《乌龙事件还是零成本营销?“白菜价”保时捷订单被取消》

  《疫情之下,如何善待车主?保时捷,请给个说法》

  《保时捷公布转向柱减配问题解决方案:恢复功能、提供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