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汽车网

潍柴“氢”力创新高度,深入落实双碳目标

为了真正落实双碳目标,潍柴从不空谈。

IAA 2022如期而至。作为国内商用车企业的“领头羊”,潍柴自然势必参加此次展会。本届IAA,潍柴共展出新能源动力领域4款产品,其中包括系统额定功率260kW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15L排量氢发动机。

可以说,潍柴在今年的汉诺威商用车展上成功将其在氢能源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20年来,氢能源在商用车领域衍生出两条技术路线: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和氢内燃机。两人可以说是各有千秋。

作为国内乃至国际零部件巨头,潍柴必然走在时代的前列。很自然地,它将携两款最新自主研发的氢能产品来到汉诺威。

潍柴自主研发的系统额定功率260kW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备受瞩目。值得一提的是,260kW的额定功率(约350马力)适用于牵引车、自卸车、自卸车等重型商用车。

虽然氢燃料电池在重卡上的配套量还十分有限,但随着国家“3+2”氢燃料电池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目前主要体现在政策引导上),燃料电池在重卡上的配套量仍然非常有限。随着各自地区上下游产业链的不断丰富(国产化和降低成本是重中之重),未来5-10年氢燃料电池重型商用车极有可能迎来快速发展。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总之,潍柴26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具有高集成、高功率、高效率、高耐用、智能电控五个特点。”

潍柴打造的15L氢发动机也在本届汉诺威车展上亮相。要知道,今年上半年,国内各大发动机厂商轮番展示了自己研发的氢内燃机。当时外界普遍认为,这是整个国内商用车行业之间的默契。毕竟,与氢燃料电池相比,氢内燃机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据了解,潍柴WP15氢发动机绝对算得上是“黑科技加分”。总体而言,其拥有氢灵活喷射、高效稀薄燃烧、智能点火、潍柴ECU控制四大核心技术。

不难看出,潍柴在氢能源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储备。为有效减少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潍柴正在努力,不断创新产品,未来可期。

双管齐下

潍柴在氢能领域的发展可谓是双管齐下。无论是氢燃料电池还是氢内燃机,潍柴都做好了充分准备。

“它们不仅是潍柴引领时代发展的产品,更是潍柴始终与用户站在一起的体现;国家双碳目标迫在眉睫,潍柴势必有所行动。两者的准备工作多年前就开始了。已经开始了。”一位潍柴工作人员告诉卡车网。

据了解,潍柴自2010年以来已在新能源业务上投入40亿元,特别是在燃料电池方面,战略重组了加拿大巴拉德氢燃料电池、英国Siris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瑞士高能极速空压机,全面实现在潍坊的产业落地;经过五年多的发展,潍柴成立了潍柴建立了一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在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成果。此外,潍柴还组建了一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团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2万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

2021年3月21日,科技部正式批准潍柴牵头建设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 2021年10月27日,搭载潍柴162kW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重汽黄河雪蜡车交付冬奥会,实现“中国第一、世界领先、完全国产”,满足低碳环保冬奥会用车需求; 2022年8月27日,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潍坊新200辆潍柴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交接仪式举行; 2022年9月1日,潍柴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潍坊举行(本次签约商用车共计1100辆,涵盖4.5吨城市物流车、18吨物流车等多种产品)汽车和49吨拖拉机配备了潍柴氢燃料电池,功率范围为50-200kW)。

除了氢燃料电池,潍柴在氢内燃机领域的布局也已经开始。

据了解,潍柴自2018年开始布局氢内燃机技术,目前已完成关键核心技术和商业化应用的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6月15日,中国重汽与潍柴动力联合发布了国内首款商用氢内燃机重卡——黄河高端重卡。该车搭载潍柴动力自主研发的13L氢内燃机,有效热效率达到41.8%。近期在汉诺威车展上亮相的WP15氢发动机在参数方面也取得了诸多突破。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同排量的氢内燃机与柴油机的零部件占有率高达80%。用户往往只需要更换缸盖、燃油喷射系统并完成一些细微的改装即可完成柴油机的安装。改用氢气,由于初期投资较小,后期可在较短的运营里程中收回成本;未来3-5年,氢内燃机将彻底突破耐用性、可靠性等产品门槛,最终实现市场化。”

业内人士补充道:“潍柴作为国内商用车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氢内燃机的研发,特别是在提高热效率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结论:

氢能源时代来临,潍柴和汉诺威对氢一见钟情。潍柴对于减少碳排放、全面落实双碳目标绝对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