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汽车网

《道德经》里的“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是何意?你是如何理解的?

不请自来,请多包涵;

我们分开来说说这几句话中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人生智慧,请务必仔细阅读完,后面两句话才是重中之重!

第一句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古文今译:金玉满堂,无法守藏;

我的理解:财富到了金玉满堂的程度,无法永远守藏。我想,没有人会否认钱财的作用,但我们的着眼点不应该全放在敛财上,而轻视了做事本身及其意义。

比如在生活中,无论多漂亮的房子,很少能见到房屋突然倒塌或消失不见,反倒是那些房子老是换人。

我们常说,“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懂得为人做事,自然能创造财富。人生起起落落,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无论是现在或将来,更重要的是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好好生活。

第二句话: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古文今译:富贵而骄,自取祸患。

我的理解:如果因为富贵而过于骄傲了,这会自取祸患的。就像我们现在有个说法叫“炫富炫贵”。

有的父母认为,留给儿女的财富越多越好。我觉得,富贵是好事,人生有保障,可为什么会骄傲呢?孟子曰:“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就是那句俗语“富不过三代”的由来。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好的家风传承,正确的处事智慧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留那么多可能反而会害了他们。

其实人生百态,世事无常,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才能出众、能堪大任、虚怀若谷的人,或许这才是更重要的财富。

古话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一个人在既有的富而且贵的环境中,却不知富与贵的本身,便是招来后祸的因素。如果还持富而骄,因贵而作,那是不是自己对自己过不去呢?小过不慎,恐酿大祸。

第三句话: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古文今译:功业完成,含藏收敛,是合于自然的道理。

我的理解:一个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如能“身退”不盈,才是长保之道。

《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一般人有一点功劳,往往还没等别人开口,自己就先说了,容易忘乎所以、居功自傲,甚至以此来为自己谋取更多私利。

老子曰:“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他说,一个人在事情做好之后,要懂得收敛锋芒和意欲,把自己的位置退到后面,以更多人的利益为先,这叫“身退”;功成业就而不自居,不把持,不贪慕成果,这是合于天道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或启发,那就是最幸福的事!

谢邀请。即然提到了是《道德经》之内容,就应该以道德经为“主旨说事。其道德经所阐述的主要宗旨是:老子认为道造化天下万物而成法,有其物必有成其物之法,道法自然,故老子称道法自然为天之道。并为天之道详尽地解说了其形象与性质;也对天之道对人类的关系称之谓玄德。而又以有灵性的人类之思想活动称之谓人之道。因人类也是天下万物之一,故人之道也应是道法自然之内容。因此,老孑认为常无欲之万物,可以观其妙,常有欲之人类,可以观其檄,以得出符合道法自然的有益之见解:“有为而有所不为”。现悟空所提之《道德经》第九章之内容,其实和第七十七章等,都是老孑对天之道的道法自然之解说。当然了,老子第九章对天之道的解说是非常中肯的,这就是本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