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汽车网

生产队时没有手机和网络,人们闲暇时的娱乐活动是什么呢?

串门唠嗑打扑克,

拉胡吹笛捣故事。

冬天农闲排节目,

敲锣打鼓有响动。

春节元宵最热闹,

烟花社火唱大戏。

电影剧团偶尔来,

走村串社乐翻天。

生产队时没有手机和网络,人们闲暇时的娱乐活动也热闹非凡。虽然没有电,乡上有发电机,各生产队通了有线广播,各队配备了三用机子,有什么事情在广播里通知社员,各生产队也有文化窒,闲暇时在一块学习学习,说说笑笑,乡上有放影队,宣传队,逢年过节,公社大队组织文化娱乐活动,集体组织打蓝球,拨诃。不定期的公社放电影,或者在大队,生产队放电影,虽然生活艰苦点,我觉得人情绪高昂,文化娱乐挺丰富的。我哪时年龄小,在学校读书,有时老师领上在生产队,听过去老年人讲忆苦思甜,现在我回忆起哪时候挺热闹的。

“吃豆腐”是什么时候成了占便宜的代名词,它有什么典故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吃豆腐,就是性骚扰的意思。

传说最早在唐代的长安,当时豆腐刚刚发明没多久。

一家夫妻两人做小本生意,以制作豆腐为生。

大家都知道,制作豆腐其实很辛苦的,都是由夫妻两人一起完成。

因当年女人不便于抛头露面,在豆腐店卖豆腐的都是这家男人。

不过,因长安的豆腐店很多,这家的生意并不好,一度到连吃饭都难以维持的地步。

因家境艰难,男主人只能白天再去其他地方打工,将卖豆腐的生意交给妻子去做,反正这也不是什么体力活。

谁知道,这下生意却突然火爆了。

原因很简单,这家女主人是个小家碧玉,而且非常风骚。

一时间,整个长安的男人都知道这家豆腐店有个美女老板娘,纷纷赶来买豆腐,很多人就坐在店铺里面吃完豆腐才走。

也许是天性,也许是为了生意,老板娘非常能够应付这些男人,甚至公然和他们调情,把这些臭男人迷的一塌糊涂。

久而久之,豆腐店生意非常好,老板娘全家也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然而,这些男人的老婆们却极为不满,认为这样卖豆腐伤风败俗,投诉到官府。

可惜大唐非常开放,官府不理这种事,毕竟又不是卖淫。

无奈之下,这些吃醋的老婆们只能冷嘲热讽自己的丈夫: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

时间长了,吃豆腐就成为男人性骚扰、调戏妇女的代名词。

其实从今天角度来看,这家豆腐店真的很会经营。

吃豆腐这个词,最初真的没有占女人便宜性骚扰的意思,就是非常单纯的吃东西。

但是,豆腐这种食物比较特殊,白白嫩嫩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人的肌肤。

所以古代往往有豆腐西施这种说法,意思是市井之家卖豆腐的年轻貌美女子。没有千金小姐的命,却有一副好相貌。例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就提到了卖豆腐的杨二嫂:

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什么叫因为杨二嫂,豆腐卖得非常好?很明显,大家哪里是单纯吃东西,而是来看美人的。

因此,吃豆腐与其说是在吃东西,倒不如说是在吃美女。调戏的意味非凡。

确切来讲,吃豆腐正式源自旧时代的倡门,指男顾客揩妓女的油。民国时期上海青浦人郁慕侠曾写有《倡门中的术语》,提到:说嫖客在倡门中占着便宜,曰吃豆腐。

后来这个词泛化成一般占女人便宜的意思了。

古往今来,男人白占女人便宜的事就不少见。所以,从你我做起,杜绝性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