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汽车网

行业观察 | 掉队?被百度抛弃?面对质疑,威马沈晖回应一切

W6产能爬坡、轿车战略、千城千店 , 威马的后手还有很多

文章图片
文|林风霁
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正在加紧准备一场重要的TED演讲 , 作为具有代表性的造车新势力创始人面孔 , 沈晖接受了美国TED主办方的邀请 , 将向大家讲述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碳中和以及未来城市生活 。
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 , 主办方一再要求确认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2.81亿辆、与美国并列世界第一的数据 。 这个数据令TED主办方感到诧异 , 他们很难想到 , 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走到了全球的最前列 。
这场演讲不管是对于中国的新能源发展还是威马来说 , 都是一场很好的品牌形象展示 。 一向不爱在聚光灯下“争宠”的沈晖 , 爽快地答应了这一场邀约 。
沈晖还在忙着为新车W6的热卖做好准备 。 不管多忙 , 沈晖都会在每家店面开业的时候到场 。 6月19日 , 沈晖发了一条微博庆祝威马在上海三店齐开 。 “这样的加班才开心 。 ”他写到 。
另一件重要的事是 , 威马内部正在紧锣密鼓地为下半年推出轿车战略做准备 。 在4月16日威马品牌之夜上 , 威马把旗下的产品分为“W”+“M”两种车型 , 前者为SUV车型 , 后者为轿车车型 。 后续 , 威马将基于轿车战略推出主流纯电轿车产品 。
威马正在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行 , 但外界对于威马近半年的发展情况却并不清晰 。 2021年后半段 , 造车新势力的销量争夺战依然胶着 。 前有蔚来、小鹏的持续发力 , 后有哪吒、零跑的奋力追击 , 连续多个月没有公布销量的威马陷入了“掉队”的声音中 。
“威马没有掉队 。 ”近日 , 沈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直面威马掉队质疑时称 。 他向笔者披露了威马最新的销量情况:威马整体月销量稳定在3000辆、正在往4000辆提升当中 , 前五个月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0% 。
沈晖评价上半年成绩时称 , “销量增长需要通过新产品以及渠道拓展来实现 , 我们渠道和产品数量在新势力中比较少 , 能做到这样的销量成绩已经很成功了 , 虽然自己不是很满意 , 但也不差 。 ”
在众多新势力中 , 威马不是走得最快的一家 , 但却是走得最稳的 , 这与威马的品牌定位有关 。 聚焦15万-25万元的主流市场 , 在新能源普及阶段仍是一个有待爆发的区间 , 这也使得威马与聚焦高端或者低价走量两端的友商相比 , 发展速率出现了暂时差别 。
沈晖认为 , 将不同定位的车型销量混为一谈没有意义 ,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成熟度不断提升 , 威马会迎来销量爆发 。 在这之前 , 威马要做的是按照“安全可靠、质量稳定、体验出色、成本合理”的既定策略 , 按部就班地推出新产品 , 同时推进资本市场的进展 。
2021年是威马战略提速的关键一年 , 沈晖说 , “我们已经准备更上一层楼 。 ”
威马掉队了吗?

文章图片
5月 , 造车新势力销量排名发生变化 , 一直保持“蔚小理”顺序排位的“新造车三兄弟”被哪吒汽车打破 , 变成了“蔚小哪理” , 曾经是“四小龙”的威马则稍显落寂 。
沈晖认为 , 造车新势力真正做智能电动车的主流玩家也就“蔚小理威”4家 , 将不同定位的电动汽车销量混为一谈没有意义 , “我们做的是智能电动汽车 , 我们不会跟汽油车混在一起比 , 那没有意义 。 我们也不会和非智能汽车比 , 也没有意义 。 ”
在这一点上 , 沈晖认可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的观点 。 在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 , 何小鹏指出 , 电池成本和智能化软硬件的成本短期内不会有大幅下降 , 15万是做好智能汽车的基础分水岭 , 虽然有多家企业所销售的智能电动汽车是在10万人民币以下 , 但实际上被认为它只是电动车而已 。
在几家头部造车新势力中 , 每家都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细分赛道 。 其中 , 蔚来、理想等聚焦25万元以上的细分赛道;零跑、哪吒当前则聚焦15万元以内的细分市场 。 基于不做富人的大玩具 , 关注普通老百姓的新能源和智能出行问题的立场 , 威马将主要战场锁定在15万-25万元的主流区间 。
不过 , 当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哑铃型”结构——两头大、中间小:以特斯拉、蔚来为代表的高端品牌销量一直领先 , 以五菱宏光MINIEV为代表的低价产品也可以迅速起量 。 身处主流区间的威马销量仍未迎来真正的爆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