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汽车网

怎样在水上救人啊??以后见到有溺水的好做个英雄啊!!呵呵

游泳馆与水上世界得出最佳救人方法:首先,你从落水者的身后迅速游近,快速拖住和架住他(她)的两只肩膀,你自己要仰游加踩水奋力拖他(她)上岸。如果,落水者气息太弱,必要时,可以做人工呼吸急救。如果没有办法,可以送到最近的医院急救,时间拖地越短越好,要快!!!(劝你不要天天去水中做英雄啊,救人是好事情,但是如果你只是想当英雄,你自己也可能有危险,不要轻易救人,先认识自己的水性和游戏技巧再救人,因为一些落水者拖救的人下水事件太多了,千万注意)。

运-8运输机性能如何?

运-8运输机是目前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术运输机,除了执行空投、空降、机降、运输等常规任务外,还改装为预警机和高新电子战飞机的载机使用,应用十分广泛。另一方面,运-8运输机还经常作为货机在中国民用航空行业上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不过,现在大部分媒体在宣传运-8运输机时往往会对其性能进行着重分析,而很少提及其研制历程。原因也很简单,作为国内军用战术运输机主力的运-8仿制于苏联上世纪50年代时设计的安-12运输机。这对目前自信心逐渐膨胀的国人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尴尬。

多说一句,虽然运-8仿制于安-12运输机,可不同时期的运-8在性能上也各不相同,而要想了解不同时期运-8运输机的性能,则又是一个讲起来很长的故事了。

起源于安-12的运-8运输机新中国在解放后一直缺乏有效的空中运输力量,因此研制更大、更重、更先进的“大型”运输机成了解放军的迫切需求。恰巧中国此时从苏联获得了若干架安-12运输机和相应的技术资料,空军经过评估认为其发动机功率大、载重量大、油耗小、经济性好、技术相对简单,因此决定以安-12运输机为原型,研制被称为运-8的新型运输机。经过多年的研制工作后,运-8原型机于1974年首飞成功,1980年被批准设计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

安-12运输机是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一种四发涡桨军用运输机,1956年首次试飞,1958年投入生产并交付使用,前后共生产约850架,曾作为苏联运输航空兵的主力使用。

早期远-8的性能及意义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运-8原型机的翼展为38.0米,机长为34.02米,机高为11.16米,最大起飞重量61吨,空重35.4吨,最大航程5600千米,升限10400米,最大平飞速度为662千米/小时,最大载重20吨,具备中高空空投能力,一次可运载96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82名伞兵。

从这些数据上看,早期的运-8运输机性能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在某些数据上甚至还不如50年代的安-12运输机(空重仅有28吨)。可运-8的服役使中国空军的空中运输能力有了飞跃式的进步,解放军的大规模空降作战由此成为可能。运-8的出现还满足了早期中国民用航空市场的需求,也结束了中国无法研制中大型运输机的尴尬历史。可以说,运-8运输机的出现在满足国防需要的同时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因此在1985年运-8运输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运-8服役前,空军使用最多的是运-5运输机,该机仿制于苏联安-2运输机,最大载重仅有1.5吨

运-8在服役后不久就出现了改装型号。一种被称为运-8海上巡逻机,这种飞机加装了来自于西方的侦察搜索设备和各类探测系统,还安装有海上救生装置,主要用于海上巡逻、侦察、搜索并兼具救援能力,是国内首款特种专业飞机。另一种则被称为运-8A,主要作为美制“黑鹰”直升机的载机使用,将其从平原地区运抵西藏。(“黑鹰”直升机升限不足,难以直接飞跃青藏高原)

运载黑鹰直升机的运-8A

大改后的运-8C在运-8定型后不久,军工部门就开始对其服役时产生的问题着手进行改进,改进型号于1990年试飞成功,1993年定型服役并被命名为运-8C运输机。运-8C运输机的改进幅度相当大,对其整体性能影响深远。

相比于原型机,远-8C最大的改进便是将原有的非气密型货舱为全气密型货舱,以实现货舱内中高空人员的运输。而另一个较大的改进是将运-8原有的内开式货舱门改为了下开式货桥门,以方便货物运输,同时运-8C还加装了空调系统,改善了机内人员的工作环境。总体上来说,运-8C的改进让这款运输机在使用上更加灵活、方便,使用范围也大大拓宽,为运-8系列飞机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然,运-8C在大幅度改进的同时也做出了相应妥协,最大的不足就是减小了油箱容量,使其最大航程、巡航时间缩短,载重量减小,巡航高度降低,再加上发动机没有太多改进,这也导致运-8C在整体性能上反而不如早期型号。

虽然改进后的运-8C运输机性能下降,但空军对其所展现出的多用途和改装潜力十分满意,迅速订购了一批运-8C运输机作为运输机群的主力使用。因而,运-8C运输机成为了运-8系列中生产数量最多的型号。

运-8C运输机

脱胎换骨的运-9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型装备的不断涌现,解放军对军用战术运输机的使用要求也日益提高,此时的运-8C性能已经已明显落后于时代。因此,中国军工部门再次启动运-8的改进计划,为中国空军研制一款新型的军用战术运输机。最初,该计划的改进型号被称为运-8X,后由于改进性能大幅提升,超出了运-8系列的标准,因此被赋予了全新的型号运-9。(虽说运-9是一个全新的名称,但其整体上脱胎于运-8运输机,因此仍可以看做是运-8的改进型号)

早期运-9运输机的概念图

运-9运输机的变化颇大,其改进涉及机体、发动机、操纵系统、供电系统、机载电子设备等很多方面,整体工程量巨大,性能提升也相当明显。

和原有的运-8C相比,运-9的新型发动机功率明显增大,从4000马力增加到了5000马力,载油量也从原来的14吨提高到20吨;机身货舱容积增大,运载能力同步提高;得益于航电系统的自动化,运-9的机组人员也由5人减至4人。

根据已有资料显示,改进后的运-9运输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65吨,最大载重增加到25吨,航程达到5000公里,续航时间超过10小时,可搭载2辆轻型装甲车或106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在执行空投/空降任务时,可投放我军现役的ZBD-03空降战车,或直接在简易机场实施机降。

总的来说,改进后的运-9运输机其主要性能数据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国产运-9运输机

运-9出现的另一个意义是作为国内各类高新电子技术、侦搜装备飞机改装平台使用。运-9出现之前,运-8系列运输机改装的难度偏大,早期机型使用非气密货舱结果无法运载人员,运-8C则是因为航程和载油量偏低导致的续航能力不足,改进后的运-9则弥补了这两者的缺点。其气密型货舱既用于安装各类电子设备和操作人员,充足的油量也保证了续航里程和时间。因此,国内很快出现了一批以运-9为平台的高新机型,从预警机、侦察机、反潜机到心理战飞机、电子战飞机等不一而足,补齐了中国空军最后的力量短板。

被日本航空自卫队拍摄的一架由运-9改装而来的特种飞机

并不完美的“红色大力神”C-130“大力神”运输机是由美国于50年代研制的一款军用战术运输机,由于其设计十分出色,因此也成为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服役范围最广的运输机。国产运-8/9运输机在面世后,因其相似的性能,相近的用途,也被国内各类媒体赋予了“红色大力神”的美誉。这个称号说起好听,可运-8/9系列运输机因受平台限制,在不少地方存在着不足和缺陷,比不上真正的“大力神”。

在中美蜜月期,中国曾进口过C-130运输机的民用版本作为民航货机使用

1.低空/超低空飞行性能差

运-8的原型安-12在设计之初偏向于更高的巡航速度,并不注重低空低速的飞行性能,因此在低速飞行时很容易受气流影响,稳定性较差,难以操控。运-8/9在研制时并没有改进这一个设计,所以其低空低速飞行性能很差。迄今为止,运-8/9仅能执行有限的低空空投任务,无法进行超低空空投/空降,与之相比C-130的低空低速飞行能力极强,则可在任意高度进行空投/空降任务。

C-130运输机以超低空空投的方式空降战车

2.野战起降能力不足

安-12在研制时更多的是作为军用货机使用,起降场所多是设施完备、跑道规整的军用机场,野战起降能力不足。国内在研制运-8/9时对这个问题加以改进,可惜受制于先天因素,野战起降能力虽有一点改善但效果不大。而C-130运输机在设计之时就极其重视野外起降能力问题,因而对前线机场的适应能力很强,可在雪地、草地、沙土等野战场地的简易跑道起降。

在沙漠上起降的C-130运输机

3.货舱尺寸不足

运-8/9的货舱容积并不小,运-9的货舱容积甚至还超过了C-130运输机。可惜的是,由于修长的机体设计导致其货舱截面积偏小(即货舱的高和宽),而较小的截面积则限制了货物的尺寸,这也导致迄今为止运-8/9仅能运载尺寸较小的卡车和战车,无法装载8X8轮式装甲车。C-130运输机的货舱容积虽然低于运-9,可由于其货舱足够宽大,可轻松运输“斯特瑞克”8X8轮式装甲车,增强了美军快速反应部队的地面装甲力量。

美军C-130运输斯特瑞克轮式装甲车

总的概括起来,运-8/9系列运输机的服役虽然满足了中国空军的需要,但距离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受制于原型机的限制,运-8/9的潜力已发掘殆尽,其历史使命亦基本完成。未来的中国空军需要一款运载能力更大、起降性能更强、货舱容积更大、适应范围更广的新型军用战术运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