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汽车网

外壳防护等级是怎么分的?

防护等级IP后面两位数字,前面一位是防尘等级,后一位是防水等级。防水等级用X来表示,说明此电器现在没有防水的措施,但是可以根据订货的需要设置。IP(INGRESS PROTECTION)防护等级系统是由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所起草。将电器依其防尘防湿气之特性加以分级。这里所指的外物含工具,人的手指等均不可接触到电器内之带电部分,以免触电。IP防护等级是由两个数字所组成,第1个数字表示设备离尘、防止外物侵入的等级,第2个数字表示灯具防湿气、防水侵入的密闭程度,数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级越高。IP4X中第一位数字意思:防止大于1.0mm的固体外物侵入 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1.0mm的工具、电线及类似的小型外物侵入而接触到电器内部的零件。 0 无防护 对外界的人或物无特殊的防护。  1 防止大于50mm的固体外物侵入 防止人体(如手掌)因意外而接触到电器内部的零件,防止较大尺寸(直径大于50mm)的外物侵入。  2 防止大于12.5mm的固体外物侵入 防止人的手指接触到电器内部的零件,防止中等尺寸(直径大于12.5mm)的外物侵入。  3 防止大于2.5mm的固体外物侵入 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2.5mm的工具、电线及类似的小型外物侵入而接触到电器内部的零件。  4 防止大于1.0mm的固体外物侵入 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1.0mm的工具、电线及类似的小型外物侵入而接触到电器内部的零件。  5 防止外物及灰尘 完全防止外物侵入,虽不能完全防止灰尘侵入,但灰尘的侵入量不会影响电器的正常运作。  6 防止外物及灰尘 完全防止外物及灰尘侵入。

船舶机舱与甲板部沟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这是航海人罗罗第 420 篇原创问答。

一个目标串起了两个部门的人员,部门之间更多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工作中有那么一两个奇葩也正常,所以才会有你不“尿”我,我也不“甩”你的怪事发生。

航海人罗罗,一名从事水上工作十余年的操船手,我们一起来聊聊,船上部门间协同合作的那些事儿。

一、合作的前提,是有效沟通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船长室内响起;不待人拿起电话,另一部内线电话也急促的响起来。

“船长,这活没法干啦……”

差不多同时,电话筒里传来了相同的声音,这就是撂挑子的开头。轮机和驾驶部人员同时把电话☎打到了船长室,请船长来评理。

本来船舶靠在码头卸货,目前正处于扫舱的结尾阶段。 水头正在指挥一群人扫舱,可不知怎么回事儿,舱里的最后一点余货死活就上不去了。 检查、测试,什么办法都试过了,可这点货还是原封不动的待在舱里,这下两个部门的人就不干了。

水头在电话里和大管闹起来了。 他信誓旦旦的说自己的管路没有问题,可大管也毫不示弱地说泵舱的设备也没有问题。 两个人越说越来气,恨不得要当场干上了!

大副过来了,轮机长也被叫了起来,最后出场的是船长, 大家坐在会议室还在争论不休。 最后,你猜怎么着啦?

二、一切,都是人的问题甲板部和轮机部,虽说都吃一锅饭,但却是船上两个独立的部门。

一个目标,就是船舶的安全和生产。这个目标将这两个部门串联起来,在工作中协调和配合,方能完成公司赋予的各项任务。看似两个部门,其实同是一船人。

就像上面出现的“撂挑子”事件,是众多工作中的一个小小插曲。一年十几二十个航次下来,出现这样的小摩擦也是正常的事儿。无论什么样的事儿,最后都是人的事。

船上,就是一个大杂烩。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惯,操着不同的口音走到了一起,这就是船舶当前的现状。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开展好工作的前提条件。

在很多场合,我们不难听到一些所谓的托词——我脾气不好。其实,这是一句相当幼稚的话,不是吗?

船上是一个工作的地方,更是一个有着严格规章和制度的场所,船上的人更不是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他们没有义务来承受和包容你的“出格”。 职场,更不是撒泼打滚的地方。 一切,按制度来。

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是任务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沟通作为前提条件,是任务圆满完成的保障。 每一名船员,也是一名职场人,更多的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将个人的情绪锁进铁笼子里,增强配合意识,方为上策。

部门与部门的沟通,主管和主管的沟通,个人和个人的沟通都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我是航海人,罗罗分享行业内更多有趣有料的故事;传播行业正能量,有我在行动。

也没有什么特别工作相互沟通 相互尊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