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汽车网

两极海洋生物(南极海洋生物链)

1. 南极海洋生物链

在南极有100多种动物,除了企鹅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

今天就来看看它们是如何在这天寒地冻的冰雪世界生活的。

海豹

海豹是海洋动物也是胎生哺乳动物。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四肢鳍状,身披滑溜溜的短毛,脑袋圆圆的,眼睛也是圆溜溜的,是天生可爱的萌物。

厚厚的皮下脂肪让它们能够安逸地在严寒的南极生活,并且还能为自身提供食物储备,产生浮力。

全球总共有34种海豹,南极地区有食蟹海豹、豹海豹、威德尔海豹、象海豹、罗斯海豹、南极海狗6种,占全球海豹总量的90%。

虎鲸

被称为“海中狼群”的虎鲸,部分虎鲸会终年停留于南极海域,是大海里横行霸道的狠角色,连鲨鱼都能轻易秒杀。

它们身长8-10米,重达9吨,嘴巴细长,牙齿锋利,性情凶猛,智商超群,善于进攻猎物,是企鹅、海豹、鱼类等动物的天敌。

尽管虎鲸如此凶猛,战斗力高踞海洋生物链的顶层,但它黑白相间的肤色总是让人忍不住觉得它们跟大熊猫有着相似的可爱,因此它们也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贼鸥

贼鸥形似海鸥,体长50多厘米,羽毛全黑,繁衍于极地地区,冬天会迁徙到温暖地区,生性懒惰的贼鸥被称为南极“土匪鸟”。

它们应该是南极地区最可恶的家伙,简直就是名副其实的“贼”。贼鸥从不筑巢,而是抢占其它鸟类的巢穴,还穷凶极恶地抢夺他鸟的食物。

贼鸥还是企鹅的大敌,经常趁其不备叼食企鹅蛋或企鹅幼崽,也会对其它鸟类下黑手,甚至还会偷袭科考站的食品库,像老鼠一样在里面偷吃。

雪海燕

雪海燕几乎只在寒冷的南极海域、浮冰区、冰川及冰盖上活动,它们一年四季都栖息在南极大陆边缘及岛屿上,即使冬天也不迁徙。

雪海燕体长30-40厘米,翼展75-95厘米,除了眼睛、嘴喙和腿爪为黑色外,通体羽毛洁白。身姿优雅、灵巧可爱的雪海燕睡卧在茫茫冰雪中,就是“白雪公主”般的存在。

它们通常以磷虾为主食,在靠近海边的悬崖裂缝中筑巢,会在十一月末至十二月中旬产蛋,一次仅有一枚,需要40几天才能孵出雏鸟。

南极磷虾

生活在南极洲水域的南极磷虾是外形似虾的无脊椎动物,成年磷虾也只有6厘米左右。它们头顶两颗巨大的眼睛,外壳上散布亮亮的红点,通体透明,体内的消化系统清晰可见。

在海洋中,鲸鱼每年都要获取4000万吨左右的南极磷虾,食蟹海豹们则需要获取1亿吨左右,海鸟们获取的数量大约在2000万吨。由于南极磷虾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高蛋白且低脂肪,同样备受人类喜爱,捕获数量大约在5000万吨。

虽然南极磷虾处于南极生物链的最低端,是大多数南极动物们耐以生存的基础,但其庞大的数量、超强的繁殖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物种。

2. 南极海洋生物链阅读

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 ②能量流动;浮游植物;光合 ③食物链;递减;虎鲸 ④分解;细菌、真菌

细菌和真菌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以及枯枝落叶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南极圈生物

很多人都在问南温带气候特点,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南温带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四季分明,无阳光直射,无极夜极昼现象。

南温带是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温带,无阳光直射。海洋生物的发育和生长条件与北温带相似。海生植物繁茂,巨型藻类生长极好,浮游生物丰富,是南半球海洋动物最多的地带。由于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因此南温带内没有温带季风气候区。南温带气候类型主要包括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两种。

以上就是南温带气候特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4. 南极大型海洋生物

第十名:弓头鲸

我们都知道,鲸鱼是海洋哺乳动物,它们和人类一样,如果追根溯源的话,都是起源于最早期的哺乳动物,只不过,弓头鲸的寿命却可以达到200多岁以上,这让它们成为了世界上最长寿的哺乳动物。

至于为何弓头鲸很长寿,多年来,科学家们也是不断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弓头鲸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它们体内的一个基因发生了变异,这个基因会让它们的免疫系统变得更加强大,自然,在健康很少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它们的寿命也就自然会更长了。

第九名:阿留申平鲉鱼

这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上寿命最长的鱼类之一,它们的平均寿命都在205岁以上,这种鱼类主要生活在太平洋之中,至于它们究竟是为何长寿,科学家们暂时还没有答案。

第八名:淡水珍珠蚌

这是一种寿命可以达到250岁以上的贝类生物,从名字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地点并不是在海洋之中,而是在河流中,从分布来看,淡水珍珠蚌只在北美洲和欧洲存在,研究认为,或许是它们作为低等动物代谢缓慢,所以让它们的寿命得以延长。

第七名:格陵兰鲨

这是一种生活在寒冷水域中的鲨鱼,它们的平均寿命至少在270岁以上,还有研究者表示,它们有可能会活到500岁以上,这也让它们成为了地球上最长寿的脊椎动物。

第六名:海洋管虫

相对来说,越是低级的动物,事实上它们的寿命越长,海洋管虫就是如此,研究者表示,海洋管虫的寿命应该是在300岁以上,而且它们在自然界中,基本上没有天敌,这样一来,它们才会一直存在于地球上,并且成为了长寿动物。

第五名:海洋圆蛤

这也是一种贝类动物,它们的寿命在500岁以上,至于长寿的原因,或许和淡水珍珠蚌一样,都是代谢缓慢导致的。

第四名:黑珊瑚

这是一种可以活4000岁以上的海洋珊瑚,它们也是世界上最长寿的珊瑚,至于长寿的原因,目前还是未知的状态。

第三名:玻璃海绵

这是一种寿命在10000岁以上的神奇动物,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在海洋中,发现了1.1万岁的海绵,而且健康情况良好,仍然是活着的,所以,一些研究者认为,或许海绵作为一种非常低等的动物,它们能活得更久。

第二名:灯塔水母

这是一种在地球上“逆天”的存在,被认为永远不会死去,不,对于它们究竟是不是真的“永生”,目前还是存在着很多争议的,所以,将它暂时排名第二位。

第一名:水螅

这是一种可以不断通过“返老还童”,来让自己长生不老的神奇动物,它们也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动物之一,研究者发现,它们会不断“克隆自己”来实现永生,不得不说,真的是非常“逆天”了。

5. 南极海洋生物链一文介绍到,硅藻

蓝鲸

种名:蓝鲸

学名:Balaenopteramusculus(Linnaeus,1758)

英文名:Bluewhale

别名:剃刀鲸、白长须鲸

濒危信息:CITES:附录I

IUCN:濒危

中国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是须鲸中最大的一种,最长者是1904到1920年间捕于南极海域的一头雌鲸,长33.58m,体重170吨。最重者是1947年3月20日捕于南乔治亚海域的1头27.6m长的雌鲸,重190吨。

雌大于雄,南蓝鲸大于北蓝鲸。上面观,吻宽而平。背鳍小,高约0.4m,位体后1/4处。鳍肢较小,其长占体长的15%。尾鳍宽为体长的1/3至1/4,后缘直线形。蜇沟55~88条,最长者达于脐。每侧须板270~395枚。体背深苍灰蓝,腹面稍谈,口部和须黑色。

蓝鲸以浮游生物为食,主食磷虾。一头蓝鲸每天消耗2~4t食物。摄食时游速2~6km/h,洄游中5~33km,被迫逐时最大20~48km。一般进行10~20次小潜水后接一次深潜水,浅潜水间隔12~20秒,深潜水可持续10~30分种。喷出雾柱狭而直,高6~12m。蓝鲸大约10岁性成熟,北蓝鲸于秋末冬初产仔和交配,南半球是在南方的冬季交尾,7月是高峰期。繁殖期南北半球相差半年。孕期10~11个月,仔鲸长6~7m,重约6吨。哺乳期半年,断奶时长可达16m。对最高年龄的估计从30年到80~90年不等。

世界性分布,以南极海域效量为最多,主要是水温5~20℃的温带和寒带冷水域,有少数鲸曾来游于黄海和台湾海域。蓝鲸是最重要经济种之一,脂肪量多。国际上规定用蓝鲸产油量作换算单位,即1蓝鲸=2长须鲸=2.5座头鲸=6大须鲸。从现代捕鲸开始的年代起,就对蓝鲸竞相滥捕,在高峰期的1930~31年度,全世界一年就捕杀蓝鲸近3万头。196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宣布蓝鲸为禁捕的保护对象。未开发前蓝鲸至少有20多万头,现在估计最多有13000头。根据国际捕鲸委员会1989年发表的统计报告说,蓝鲸现在只有200~453头幸存者。这是根据在南半球经过8年的调查得出的,已经濒临灭绝。

分为以下3个亚种:

南蓝鲸(B.mintermediaBurmeister,1871)南蓝鲸分布于南半球;南蓝鲸雌性长23~24M,雄性22米性成熟,身体成熟的体长分别为26~27M和24~25m;

北蓝鲸(B.mmusculusLinnaeus,1958)北蓝鲸分布于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北蓝鲸雌性长21~23m,雄性20~21m性成熟,分别在25和24米长时身体成熟;

小蓝鲸(B.mbrevicauktaIchihara,1966)小蓝鲸分布印度洋和东南大西洋的亚南极海域。小蓝鲸雌性长19m,雄性略小于19m性成熟,雌雄长分别为22和21m时身体成熟。

又叫长箦鲸,体长30米,平均体重150吨,最大者190吨。它的一只舌头就有3~4吨,足以装满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它的躯体呈蓝灰色或黄褐色,这是由于它的皮肤上覆盖着一层黄褐色硅藻膜的缘故,其实,它的真正颜色是黑色。蓝鲸的躯体庞大而肥胖,是首当其冲的捕杀对象之一,因此,其数量不断下降,现存量仅20万头。

蓝鲸亦称“剃刀鲸”。哺乳纲、鲸目、鲤鲸科。分布广泛,从北极到南极的海洋中都有。

蓝鲸是地球上目前的最大的动物,一头成年蓝鲸能长到曾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恐龙——长臂龙体重的2倍多,非洲公象体重的30倍左右。

蓝鲸是真正的海上巨兽,平均长度约26米,最高记录为33.5米,平均体重150吨。这样的巨兽需要大量的食物,一头成年蓝鲸一天消耗100万卡左右的热量,相当于1吨磷虾,磷虾是它的大宗食物。蓝鲸游入浅滩,吞进满口的水和磷虾。磷虾被充当活塞的舌头过滤出来,舌头迫使水通过悬挂于上颚两侧的似大筛子结构的鲸须流出去。一头蓝鲸的舌头厚3米多,其重量比一头大象还重。

蓝鲸曾漫游于世界各大洋,据统计,单在南大洋中就曾有25万头这样巨兽。但最近几年,无情的捕鲸业使得蓝鲸的数量越来越少,不足该总数的1%。确定蓝鲸的数量是很困难的,目前估计南极地区有几百到1.1万头之间。这个数字无论正确与否,与曾经有过的数量相比,已经到了危险的下限。尽管最近50年来,一直限制捕鲸,并于1967年强制禁止捕鲸,但在科学研究的伪装下,仍然有人继续对蓝鲸进行商业性捕猎。

蓝鲸迁移的距离很大,夏天,它们生活在极地水域,以邻近浮冰边缘的大量磷虾为食。当冬天来临时,它们迁移到温暖的赤道水域,行程数千公里。据悉,一头蓝鲸只用47天时间,游程就达3000公里以上。如此超长的旅程使得它们远离进食基地,长达4个月之久的时间内概不进食。以积蓄的储能为生。

蓝鲸的孕期为11个月,而一头新生幼鲸的身长就达7米左右,体重达2吨或更重些,每天吃奶半吨多,一个星期后,体重就增加一倍。到6个月左右断奶的时候,幼鲸的身长会加倍,但需再隔4或5年,它才性成熟和充分发育。

长到能单个或结对地邀游世界大洋的蓝鲸,可活到120岁。尽管采用独居的生活方式,但它们有着进行超远距离通迅的先进方法,能产生一种低频率高强度的声音。已记录到的声频达180分贝,这是已知由动产生的最大噪音,超过一架喷气式飞机飞行时产生的噪音。声音可延续30秒钟,能被1610公里以外的其他蓝鲸听到。

蓝鲸是自古至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动物。它在海面上出现时像黑黝黝的小山。恐龙曾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最大者体长可达25米,体重近50吨,但与蓝鲸相比就显得小了。人类捕到的最大的蓝鲸,体长竟达34.6米,重170吨,相当于27头大象或150头牛,用4吨卡车拉这头蓝鲸,需要43辆之多。

蓝鲸也是动物世界中绝无仅有的大力士。一头蓝鲸以每小时28千米的速度前进,可产生1250千瓦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曾有一头蓝鲸把一艘27米长的捕鲸快艇拖着游了8个半小时,平均时速为9千米,当时这艘快艇开足马力向后退行,却仍被它拉着向前行驶了74千米。

蓝鲸性情温顺,爱吃个头很小的浮游动物,特别嗜吃磷虾。蓝鲸吃东西时,张开巨口,让海水和浮游动物一齐涌入,大有百川汇口之势,然后把嘴一闭,海水从须缝里排出,滤下的小动物,便可吞入肚中。蓝鲸的胃口极大,每餐可吃1吨磷虾,一天可吃4-5吨,真可谓是吃饭冠军了。

蓝鲸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因此每隔10-15分钟需露出水面呼吸。蓝鲸露出水面时,先将肺中的二氧化碳从鼻孔中排出体外,然后再吸气。从鼻孔排出的灼热而强有力的二氧化碳废气,伴有响亮的尖叫声,并把附近的海水也卷出水面,高度可达10米左右,于是海面上出现了一股壮观的白色雾柱。

由于长期遭到人类的捕杀,蓝鲸的数量由几十万头如今只剩2000头左右。由于蓝鲸喜单独活动,活动范围又极其广阔,数量寥寥可数的蓝鲸,极不容易遇见配偶进行繁殖后代。有人担忧,蓝鲸将难免灭绝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