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汽车网

车联网发展受制约或因产业环境落后

  近年来,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汽车增速缓慢,“互联网+汽车+交通” “模式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汽车智能化趋势逐渐加强。开放的市场和鼓励政策的支持,使新兴的车联网成为国内汽车行业追逐的新投资热点。但我国车联网在产业体系建设、产品技术深度、用户认可度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互联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挑战。

车联网发展受限制或因产业环境落后

  虽然我国车联网产业已经基本建立了技术、市场、制度基础,4G网络和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也为车联网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我国的产业环境我国车联网的落后阻碍了其发展。首先,在产业体系方面,政府管理部门现阶段尚未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政策制定的完整性和协调性有待提高。其次,在标准方面,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滞后和不一致会导致系统不兼容和资源浪费,彼此之间信息无法共享。第三,在发展模式上,各车企的发展模式相互封闭,不仅标准难以统一,而且车与车之间无法实现真正​​的双向互联,因此很难实现规模经济。

  初级产品较多,研发难度加大

  虽然现在的车联网提供了很多产品和形态,包括路况、智能硬件、导航、人工后台、车联网电台、以及加强车与车、车与人之间关系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但对这些车联网产品和形态进行分类后,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国内的初级产品有很多,比如一键通、自动导航、自动标签识别等,而这些产品还处于初级阶段。涉及O2O消费、自动驾驶等高端领域较为先进。不同级别的产品较少。因此,目前关键技术积累不足,研发难度大。市场培育和配套设施已不能满足车联网大规模发展需求。功能简单同质、研发平台相对封闭、技术含量低等成为当前车联网发展的障碍。限制。

  成本壁垒、服务有限、个人用户认可度低

  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市场,但相对昂贵的技术成本阻碍了车联网技术在量产汽车中的广泛应用。数据显示,只有不到10%的汽车配备了车联网设备,能够提供车联网服务。这使得用户对车联网的认知度较低,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养成使用习惯。此外,中国消费者目前更倾向于选择10万元至20万元之间的车型,并且更加注重价格。对于习惯免费享受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车主来说,车联网设备将显着增加购车成本,即使在实现新车搭售后,由于实际使用效果不理想,用户续费率不高,粘性影响持续消费,用户接受度进一步降低。同时,目前车联网行业的所有收入主要来自于车主,但收入却分布在价值链各参与者之间。这导致在车主不愿意付费的情况下,除了汽车制造商之外的其他参与者的利润有限。参与企业利润的缺乏进一步加大了新用户培育的难度,拖慢了车联网系统的建设进程。

  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问题

  虽然目前车联网提供的导航、娱乐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更多便利,但近期曝光的2分钟解密的比亚迪“云服务”以及通用汽车安吉星系统的漏洞,让车联网时代进入了车联网时代。车联网、车辆驾驶安全备受关注和关注。可以想象,随着汽车的附加功能变得越来越复杂,车联网行业的参与者越来越多,更多的黑客入侵将不可避免。车企面临的问题是,护航能否跟上车载网络的步伐。应用,尤其是黑客技术的发展。除了加大技术投入、加强信息安全之外,车企还需要寻求相关立法部门的协助,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免受黑客的肆意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