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汽车网

请问货币时间价值在新准则中的体现及影响是有什么?

【摘要】 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38项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和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一个重大改变是:各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不仅包括了历史成本,而且包括了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其中,现值和公允价值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在新准则具体实务中应用较广,充分体现了货币时间的价值。本文对货币时间价值在新准则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就财务管理的教学提出增设相关专题教学内容的建议。

【关键词】 货币时间价值;现值;实际利率

一直以来,货币时间价值作为财务管理学的第一价值观为大家熟知。什么是货币时间价值?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的货币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的差别。通常情况下,它相当于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社会平均的利润率。在实务中,通常以国债一年的利率作为参照。货币时间价值应用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在筹资管理中,货币时间价值让我们意识到资金的获取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资金成本。资金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筹资决策需要考虑的一个首要问题;在项目投资决策中,项目投资的长期性决定了必须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等都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投资决策方法;在证券投资管理中,收益现值法是证券估价的主要方法,同样要求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货币时间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根据可靠性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以货币计量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的会计实务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成为必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要素的计量改变了以前单一的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的现状,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现值和公允价值是具有很强时间概念的计量属性,在新准则会计实务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本文拟对货币时间价值在新准则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进行梳理,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就财务管理学科的教学提出几个建议。

一、货币时间价值在新准则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各具体准则对“现值”和“公允价值”两个计量属性的选用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确认计量非流动资产价值中的应用

为了反映已有资产的实际价值,新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要以资产可收回金额作为价值杠杆对非流动资产的价值进行测试,确认计量资产是否发生减值。确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必然要求用货币时间价值计算资产能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现值被广泛用于确认非流动资产的价值,使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贴现率的选择和计算等有关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成为会计人员必备的一项技能。

【案例1】某远洋公司于20×1年末对一艘远洋运输船只进行减值测试,该船舶账面价值1亿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远洋公司该如何进行该船舶的减值测试呢?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公司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和资产账面价值比较以确定资产是否减值,而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假设该船舶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难以确定,那么,企业需要通过计算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资产可收回金额。

要计算该船舶在20×1年末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要解决两个问题:

首先,公司必须预计其未来5年现金流量。根据准则规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确定可以采用传统法,以资产未来最有可能发生的现金流量为未来现金流量;也可以采用期望现金流量法计算确定未来现金流量。假设公司以该船舶当前状况为基础,不考虑财务费用和所得税支出,用期望现金流量法预计的未来现金流量如表1所示。

其次,确定折现率。根据准则规定,该折现率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假定远洋公司当初购置该船舶用的资金是银行长期借款资金,借款年利率为10%,公司认为10%是该资产的最低必要报酬率,已考虑了与该资产有关的货币时间价值和特定风险。因此在计算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使用10%作为其折现率(税前),因此,可计算该船舶未来5年现金流量现值如表1。

由于在20×1年末,该船舶的账面价值为10 000万元,而其可收回金额为9 069万元,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因此应当确认减值损失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应确认的减值损失=10 000-9 069=931万元

账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9 310 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9 310 000

(二)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确认计量当期损益中的应用

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确认计量当期损益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融资业务或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会计业务中,这些业务包括长期债券融(投)资业务、分期购销商品业务、融资租赁业务等。在处理具有融资性质的会计业务时,计算融资的实际利率是确认融资实际收益的关键。

1. 货币时间价值在长期债券融(投)资业务中的应用举例。

【案例2】20×1年1月1日,甲公司购买乙公司发行的3年期债券,面值是10 000元,购买价是10 534.6元,票面利率8%,每年支付利息800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甲公司打算持有至到期。

甲公司和乙公司是一个经济业务的两方,甲公司是投资方,乙公司是筹资方。根据新准则,甲、乙分别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呢?

我们知道,债券价格的确定,是买卖双方协调的结果,从投资方来说,无论债券的价格和票面利率为多少,最为重要的是该项投资给投资者带来的实际收益率不能低于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报酬率;甲公司愿意溢价534.6元购入乙公司的债券,说明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甲公司期望的报酬率,该债券投资实际利率是多少呢?考虑货币时间价值,采用收益现值法可以计算确定:

假定该项债券投资的实际利率为R,

那么:800×(P/A,R,3)+10 000×(P/F,R,3)=10 534.6(元)

用试误法可求出R=6%

溢价投资源于该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8%)高于实际利率(6%),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甲公司对该项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应使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在购入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按实际支付价款入账;持有期间每期投资收益应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的乘积计算确定,每期应收利息和投资收益的差额调整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

各期该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和实际投资收益见表2。

根据上述数据,甲公司应账务处理如下:

(1)20×1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10 000

――利息调整 534.6

贷:银行存款10 534.6

(2)20×1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800(应收票面利息)

贷:投资收益 632.08(实际利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