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汽车网

世界造船业2016年排名(全球造船业产值)

1. 全球造船业产值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04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62.4亿元,同比增长0.6%。

2020年,全国造船完工38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承接新船订单289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0.5%。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711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2.9%。

全国完工出口船342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1%;承接出口船订单244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3%;12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65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3.3%。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8.9%、84.5%和91.7%。

2. 世界造船市场份额前三

世界十大盾构机制造商排名:

1、德国海瑞克 (Herrenknecht)

海瑞克 Herrenknecht AG是德国的建筑设备制造商。该公司生产隧道掘进机(盾构机),总部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施瓦瑙的Allmannsweier。它是重型隧道掘进机的全球市场领导者。海瑞克一度占据国内盾构机市场的70%以上,并在广州与广重成立了合资公司。

海瑞克公司的设备尺寸完全,能适应各种地质状况,设备覆盖范围海瑞克公司是独一无二的,各种盾构机:直径从100mm的全自动微型隧道掘进机,到18米用于公路、铁路、地铁及输水隧道施工的各种土压平衡盾构、泥水平衡盾构以及复合盾构机

2、中国北方重工

成功并购罗宾斯公司,为北方重工带来了世界领先的硬岩掘进机技术,美国罗宾斯公司有着60年的发展历史,其硬岩掘进机技术代表了世界最先进水平,产品遍及世界各地,企业品牌在世界隧道掘进机领域享有盛誉,北方重工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骨干企业,二者结合,北方重工拥有了从土压平衡式、泥水平衡式、硬岩掘进机到复合式盾构机、双模式盾构机的全系列全断面掘进机技术。

3、中国中铁装备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是集隧道掘进机、隧道机械化专用设备、地下空间综合开发、钢结构等四大产业门类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具备年产盾构、TBM等150台的产业化能力,拥有13大盾构制造基地.

中国中铁装备公司与德国维尔特公司正式签署硬岩掘进机及竖井钻机知识产权收购协议后,中铁装备公司成为世界上能独立生产硬岩掘进机(TBM)、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大企业之一。产品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黎巴嫩、以色列、越南、韩国、伊朗、埃塞俄比亚等9个国家,市场占有率连续五年保持国内第一。

4、中国铁建重工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总部位于湖南长沙,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盾构TBM的先进生产设备200多台套,盾构TBM年产能力达120台套。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非洲、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铁建重工拥有国内生产能力最大、设备最全、工艺最先进的盾构/TBM专业生产线 ,自主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盾构/TBM广泛应用于国内30多个省市的地铁、铁路、煤矿和水利等重点工程 。

5、日本日立造船

盾构机在日本市场处于长期萎缩的态势,各公司正加速开展海外业务。日立造船也将海外生产纳入计划,追赶世界排名首位的德国海瑞克集团。日立造船为美国西雅图开发的世界上最大型泥浆式盾构隧道掘进机现在制造完成,直径17.45米,并于2013年3月运往西雅图。为日立在盾构机行业竞争和争夺海外市场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日立造船公司自1960年代开始制造盾构机,已累计生产约1200台。近年,日本国内地铁等工程减少,海外市场受到中国公司的激烈竞争,排位也在不断下降。

6、中交天和

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目前拥有16项盾构机核心发明专利,25项盾构机核心实用新型专利。年产盾构100台以上,创建了世界最大的盾构机生产基地(常熟生产基地)。

中国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长城号”在中交天和顺利下线。 “长城号”是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的第9台超大直径盾构机,并首次采用了由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创长距离掘进不换刀技术,可实现连续掘进4800米不换刀,远超国际3000米的最高距离。

7、重组三菱重工(JIMT)

JIMT由本三菱重工(MHI)与日本制造商石川岛播磨重工业集团(IHI)和钢铁制造业巨头川铁株式会社(JFE)联手合作,巩固其隧道掘进机制造地位。

JIMT将展示整合的协同效应,稳步抓住国内需求,加速海外扩张,并提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先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IHI,JFE Engineering和MHI将相互合作,以完全支持其业务发展。受到中国公司的激烈竞争,排位也在不断下降。

8、隧道股份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起初为中国大型隧道及高端装备研发建造的军事保密单位,番号“4046”。自行设计制造了网格挤压盾构,应用于海打浦路越江隧道施工。国产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初心号”盾构开挖直径9.05米,总长约132米,整机重量约1500吨,装机功率3500千瓦。由隧道股份、中国铁建、宁夏华电联合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近日,由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超大直径盾构机“骐跃”在上海浦东成功调试下线。“骐跃”整机总重约为3200吨,总长约为99米,其中主机长度约为16米,刀盘切削直径达14.05米。

9、三三工业

辽宁三三工业有限公司,拥有国家级盾构机/TBM隧道掘进机工程技术中心,能够独立实现设计、研发、制造、总装,独立生产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车间,全球最先进的成套数控加工集群,年产量可达100台,产品遍布国内外地铁、公路、铁路、海底隧道等领域。

三三工业又一里程碑式的产品问世,杭州亚运会重点工程——杭州文一路提升改造二期工程“钱江号”超大型泥水平衡盾构机在武汉胜利下线并通过验收。

10、中船重装、徐工、三一重工

当然中船重装、徐工、三一重工等企业也有涉及盾构机/TBM研发制造。

3. 世界造船业份额

根据英国克拉克森研究中心公布的全球造船业最新统计数字,中国2005年承接的船舶订单有700万修正吨,以单一国家计算,中国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韩国,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

  克拉克森国际交通运输研究中心是世界上最权威的交通研究机构。

  它此次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韩国、欧盟、中国和日本排在世界造船业的前四位。韩国造船厂在2005年接获的船舶订单总计1450万修正吨,欧盟为850万修正吨,日本为620万修正吨。

4. 世界各国造船产量

中国。

中国已从1月份的第二位升至首位,总资产为1910亿美元。中国拥有最多的集装箱船,因此,最近运费和价值的飙升使它们在船队价值方面上升到榜首。运费上涨还引发了集装箱航运行业的订单狂潮,船东对市场的信心出现了爆炸式增长。自2021年1月以来,共订购了516艘箱船,其中46%的订单是由东方海外、SITC和中远航运等中国公司下达的。

  

5. 全球造船业产值是多少元

瑞典王国位于斯堪的纳亚半岛的东部,西接挪威,东北邻芬兰,东濒波

罗的海和波的尼亚湾,南隔卡特加特海峡、厄勒海峡同丹麦相望。面积近45

万平方公里,1980年底共有人口 832 万,首都斯德哥尔摩,人口 65 万。瑞

典不仅是北欧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在欧洲

和世界上均占一定地位。198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3万多美元,不仅是

北欧五国之冠,而且也居世界前列。

瑞典的工业发展较晚,十九世纪中叶以前还是欧洲落后的农业国。十九

世纪下半叶,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工业得以迅速发展。逐步建

立了以本国资源为基础的工业系体,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之一。工业

产值占工农业产值的90%以上,是国民生产总值的38%,工业就业人数占全

部就业人数的37%。它是世界上重要的林产品生产国与出口国,有“欧洲锯

木场”之称;瑞典铁矿资源丰富且多富矿,产量也很高,是世界重要的铁矿

出口国,其特殊钢也占世界重要地位;该国机械工业也较发达,以特殊钢为

基础发展起来的工具、钻机、轴承、电器、机床等最为著名,其产品有精密、

耐用和工艺水平高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很强;造船业也很突出,

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瑞典之所以迅速成为发达的工业国,主要有以下有利条件与原因:一是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瑞典的自然资源有三大优

势,即覆盖全国土地面积二分之一的森林,品位高达60%以上、藏量丰富的

铁矿石,以及蕴藏9.3万个湖泊和众多河流中的巨大水力资源;二是工业化

起步时大力引进外国资金与技术;三是两次世界大战中一直保持中立,不仅

未遭战争破坏,而且由于向交战国出售战略原料和武器,使经济又得到进一

步发展;四是战后涌入了大量的外国移民,为发展经济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五是国内政局长期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环境。所有这些,

都为瑞典的经济特别是工业的稳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6. 全球造船业产值排名

1、造船工业。挪威的造船业是其传统产业,曾是挪威经济的支柱,现在仍是挪威的主要产业之一。

2、海洋养殖业。挪威在海洋养殖技术上取得突破后,海洋养殖业在挪威迅速发展,主要的养殖品种有大西洋三文鱼、虹鳟鱼等。人工养殖三文鱼56.7万吨,出口额达140亿挪威克朗,占挪威渔产品出口总额的40%。

3、油气工业。2005年挪威是世界第8大石油天然气生产国、第3大石油天然气出口国。油气生产挪威最重要的经济领域,其产值占GDP的四分之一,其出口占总出口的52%,石油为这一北欧小国带来了滚滚财源。

4、环境保护。挪威在环保技术研发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挪威由来已久,深入人心,并反映在挪威的各行各业,发展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

7. 全球造船业产值排行

韩国是二战之后少有的几个从贫穷落后走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国家,2018年韩国GDP达到1.62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12,人均GDP则突破3万美元。韩国的造船、电子、钢铁、汽车、半导体等产业在世界上都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韩国陆地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人口5100多万,全国共划分为一个特别市(首都)、一个特别自治市、六个广域市、八个道(不含“以北五道”)及一个特别自治道,而蔚山是韩国六个广域市之一,其陆地面积为1057.1平方公里,人口116.87万。

蔚山在韩国经济中处于怎样地位?首先我们来看看GDP数据。这里小编只找到了2016年的数据,蔚山广域市GDP为613.85亿美元,占韩国(2016年GDP为14093.66亿美元)比重为4.36%,

蔚山是韩国经济发展的牵引车,蔚山湾与蔚山港、温山港、方鱼津港连接,通过这些港,蔚山曾经起到了韩国通往东亚、东南亚的关门作用,如今也不断与世界各国扩大交流和合作关系。

自1962年定为工业特区以来,蔚山在60~90年代相继兴建了道路、港湾、化学、机械、金属、钢铁、汽车和造船等工业。如今蔚山市已经发展成为产业设施齐全的大工业城市,尤其在汽车、化学、造船等产业在韩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汽车、化工、造船业的产值均占到韩国的30%~40%。蔚山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生产设备的专业工厂——现代汽车,包括SK、三星、BASF、DuPont等在内的世界知名化学企业,而现代重工业也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造船厂之一……

8. 中国造船业世界占比

我国幅员辽阔,内陆江河纵横,湖泽棋布,数千里海岸线绵延围绕。为了征服江海,造福人类,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断创造和发展了造船和航海技术,郑和下西洋举世闻名,当时的造船技术之高举世公认。其实,中国古代造船业的繁盛,明代并不是起点,据考古发现,目前已知的中国造船史不少于七千年。而从秦汉到明初的千余年时间内,我国造船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春秋战国

舟战推高古代造船技术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有力量以武力兼并他国,开拓疆土。据《左传》《国语》记载,楚、吴、越等国地处河流湖泊众多的南方,这些区域经常发生水战,这些诸侯国也大规模制造军舟运用于战争。

当时长江流域各国用于水上攻伐的战船图像,被战国初年的人们绘铸在青铜器上并保留下来。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镶错图像铜壶”和河南汲县发掘出的“水陆攻战铜鉴”,以及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宴乐射猎铜壶”等,都形象逼真地绘画着春秋时期的战船图形,并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激烈的水战场面,嵌错铜壶描绘的两层甲战船,上层载水战士卒,挥戈射箭奋战。下层居划船水手,奋力挥划长桨,向敌船冲击。这是春秋时常见的战船。

自楚康王十一年到楚昭王十二年的66年间,楚国六次派出大批战舰向邻国发动大规模的水上战争,这已充分地显示了他们的造船实力。在楚国与吴国多次水上较量中,楚国胜多败少,表明楚国的战船已具有航速较高、性能较好、结构牢固、战用装置先进以及战斗能力强等优势。他们建造的战船,有“大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舡”等多种类型。

吴国是一个以舟立国的方国,无论是保卫本土,还是向外开拓地盘,都必须借助大量舟船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楚吴之间战争不断,吴国也因此大力建造舰船。吴王僚在位时建造的“艅艎”大舰,体形宽大,首尾高耸,是这一时期型制最大的水战指挥舰。阖闾掌政时期,在伍子胥的指导下,吴国也建造出“大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舡”等战船。

吴国建造战船的技术先进之处,在于他们能根据各种战舰的不同用途,来设计其不同的大小、形制与长宽比例。

吴国勾践在位时,越国已经出现了规模较大的造船工厂和专门从事伐木与造船的工匠。公元前494年,勾践败给夫差以后,制定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强国大计。他卧薪尝胆,奋发图强,采取各种措施,振兴国家。其间,他深感于越国水师力量薄弱,吸取失败的教训,决心大造战船,加紧训练舟师习流(水军),以实现灭吴复仇的大志。

这一时期,舟师水军已成为流域各大国显示军事实力的重要武装力量。先进的造船技艺首先被用于军舟的建造之中,大型战舰往往被看作具有威慑力量的战略装备。水战的胜败,也往往与各国航运事业的发展状况及其所掌握的造船技术的先进程度有关。

秦汉时期

造船史上第一个高峰期

秦朝至汉朝这段时期,我国古代传统的农、医、天、算等四大学科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科学技术的进步,为造船业、航海业的发展和水师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时出现了我国造船史上第一个高峰期。

秦代的造船,继承和发展了巴蜀地区以及以前各诸侯国家发达的造船业。秦始皇非常重视航运业,统一全国的第二年就开始筑弛道,整治全国各江河水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使水上交通四通八达;为统一和开发岭南地区,花了五年时间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人工运河——灵渠,它“深不数尺,广可二丈,足泛千斛之舟”,由此可知秦代已能造载重50吨左右的船舶了。

1974年,考古人员在广州发掘出一处造船工场遗址。其中心有三个平行排的船台和一个木料加工场地。船台与滑道相结合,是由枕木、滑板和木墩组成的。木墩与滑板不固定,滑道宽距根据不同需要可宽可窄。

滑板上平置两行承受船体的木墩,共有13对,两两相对排列,高约1米,正好适应在船底进行钻孔、打钉、捻缝等工作需求。这种采用船台与滑道下水相结合的原理,已和现代船厂的船台、滑道下水的原理一致。从较大的二号船台推算,该工场可造宽6—8米,长30米,载重50—60吨的木船。

到了汉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冶铁、煮盐、丝绸等工商业的蓬勃发展,水运的需要和水师的强大,加之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促使造船业随之兴旺起来。《汉书》记载,汉代名将马援曾率领过配备二千余艘船的庞大海上船队。

《太平御览》说,汉武帝时有一种称为“豫章”的大船,船上有宫室。这段记载说明当时有些船的规模已经很大了。

东汉末年刘熙所著《释名》书中也提到,汉代的大船有好几层,第一层称为“庐”,第二层称为“飞庐”,最高的一层称“爵室”。汉代造的船不但体积大,而且种类多,仅战船就有“先登”(冲锋船)、“斥候”(侦察船)、“艨冲”(战舰)、“赤马”(快船)等等。

西汉时期,造船中心就有数十处之多。主要在长安,雒阳(今洛阳东)、巴蜀(今四川)、长沙、洞庭湖一带,庐江郡(今安徽省庐江县一带)、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市),长江口附近的吴(今苏州市)、会稽(今绍兴市),还有福州、番禺(今广州市)等地。

当时已能按照不同需要,造出多种类型的客船、货船和战船。客、货船中有龙舟、酒肪、舸、艇、轻舟之分;战船中更有楼船、斗舰、艨、桥船、戈船、赤马、斥候之別。船舶建造趋于专业化,造船技术进一步提高。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我国的木帆船制造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那种在甲板上建数重楼的大楼船,船体雄伟坚固,能在海上抗风斗浪;帆、舵、锚等船用设备也已齐全。

这个时候出现了能使前侧风平衡的纵帆。这种我国独创的纵帆,性能优良,操作简便。

它的出现,在帆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使帆从只能顺风时使用的辅助地位,变为能适应不同风向,基本取代人力推进的主导地位,为船舶远航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唐宋元明

造船水平世界领先

充分而灵巧地利用风力,是我国古代造船和航海技术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正因为有着高超的造船工艺,唐朝时沿海一带造船业发展迅速,有私营的世代造船的船厂,亦有官营的造船厂,技术工人分工细致,所有用料皆有政府部门组织。唐贞观年间,攻打高句丽,李世民派遣了几百艘战舰,数万士兵,这样规模的海战,没有强大的船舶制造能力是不可能实现的。

到了宋代,中国海船已能横渡大西洋,开辟了直达东非的航线。《宋书》记载了当时“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的盛况。南宋时,仅海关税收即年达200万贯,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1%,可以想象当时航海事业之兴盛。元代,泉州港成为最大的外贸中心,拥有海船多达1万5千多艘。指引船舶进出港口的六胜塔,至今还屹立在泉州海岸。

明代郑和于1405年首次远航“西洋”,比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489年)早84年,比葡萄牙人达·伽马绕好望角到印度(1497年)早92年,比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早87年,比葡萄牙人麦哲伦环球航行(1519年—1522年)早一百多年。郑和的确是世界大规模航海事业的先驱,他的成功表明,直到15世纪,中国的航海事业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据考古的新发现和古书上的记载,明朝时期造船的工场分布之广、规模之大、配套之全,是历史上空前的,达到了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最高水平。主要的造船场有南京龙江船场、淮南清江船场、山东北清河船场等,它们规模都很大。如龙江船场年产就超过200艘,它还以建造大型海船而著称。1957年在南京宝船场遗址出土一个全长11米以上的巨型舵杆,令人叹为观止。再如清江船场,有总部四处,分部82处,工匠3000多人,规模也甚为可观。

明朝造船工场有与之配套的手工业工场,加工帆篷、绳索、铁钉等零部件,还有木材、桐漆、麻类等的堆放仓库。当时造船材料的验收,以及船只的修造和交付等,也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正是有了这样雄厚的造船业基础,才会有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远航壮举。

从公元1405年开始,郑和第一次奉命出海,首次出去带领的船队规模就达到了200余艘,这些船根据规模、作用和载重的不同分为五种类型,其中最大的船只被称为“宝船”,长度为151米,宽度为60米,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帆船,承载的重量高达800吨,能够同时容纳上千人,而这种“宝船”在船队中就有60多艘,占到了三成以上的比例,此外船队中还有马船、粮船、坐船、和战船,在船队中承担着不同的作用。

光是有庞大的船队还不足以在变化多测的海上航行,精确的航线和航海技术是船队必需的。郑和船队掌握了天文定位和罗盘技术,这在当时称为“牵星术”,能够非常精准的定位船队的航行方位,也被认为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航行水平,郑和的船队出海到达了太平洋和印度洋周边的很多岛屿,甚至有人推测美洲大陆也是明朝的船队最先发现的,直到现在东南亚的科伦坡博物馆还保管着当年明朝船队在这里拜访时,留下的纪念碑刻等大量物证。

9. 中国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1、金融: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2005年9月,日本财务省公布的一组数字,刷新了世界各国外汇储备排行榜。至2004年6月底,中国加上中国香港地区的外汇储备总和,已经首次超过了日本,居世界第一。此外,我国创造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也是世界第一: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人均只有0.17美元,接近于零;2008年年底达到了1.89万亿美元。2009年8月,中国外汇储备超过了2万亿美元。而美国的外汇储备仅为0.3万亿美元。WTO在2009年8月24日发布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额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

2、农业:在中国经济的“木桶效应”中,作为“短板”的农业决定着我国“经济木桶”的水位。尽管这样,我国的农业还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做到了丰衣足食,年年有余。

第一,中国的粮食产量世界第一。

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农产品生产国。2009年,在19种主要农产品中,中国雄居世界第一位的有12种,第二位的有2种,第三位的有4种。根据FAO统计,中国的谷物产量占世界总量比重一直处于世界第一位,2004年为18.20%,位居第二的美国为17.14%;中国劳动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如肉类、蔬菜和水果,已经居世界第一位,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8.57%、36.62%,而美国分别占14.95%和5.01%,相当于美国的1.91倍和7.31倍。

第二,中国的肉、禽蛋类产量世界第一。

2009年9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暨第四届中国国际肉类食品文化节在山东青岛举行。该会所报道的最新数据为:2008年全国肉类产量达到7278.7万吨、禽蛋产量2701.7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第三,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中国水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农业部渔业局市场处官员说,中国水产品的产量和渔业总产值分别以每年8.7%和10.4%的速度递增,成为农业中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一个产业。2005年,中国水产加工业的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占世界水产品总量的40%。

第四,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养禽业大国。

我国养禽业连续30年持续稳步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养禽大国。据农业部统计,2000年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为52公斤。另据FAO统计资料,2000年我国禽蛋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1.9%,其中鸡蛋占总产量的85%,人均占有量达17.7公斤,总产量及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第五,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养羊大国。

据中国养羊协会的统计,目前,我国养羊数量已经超过澳大利亚,成为世界第一养羊大国。我国绵羊数量是1.3亿只,超过澳大利亚1000万只,然而我国的净羊毛产量只能满足我国毛纺业40%的需求。

第六,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

中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高地四大产区。近年来,中国出口新鲜苹果的数量有大幅度的增长。其中以2007年为最高,出口数量达到101.9万吨。

第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国与消费国。

仅烟草一项,中国便雄居8个世界第一:烤烟种植面积第一、烤烟产量世界第一、烤烟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卷烟产销量世界第一、卷烟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吸烟人数世界第一、吸烟人数增加数量世界第一。

3、工业

截至2008年,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种。

第一,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

第二,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

第三,中国煤炭产量世界第一。

第四,世界第五大鞋类生产国和出口国。

第五,世界发电设备第一制造大国。

第六,中国的造船工业世界第一。

第七,中国服装的生产能力位居世界第一。

第八,世界第一大家具出口国。

第九,中国盐的产能居世界第一位。

第十,中国28种家电产量世界第一。

根据日本民间调查公司富士经济总结的2005年白色家电生产动向调查,中国生产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等28种家电产量世界第一。

从产品类别来看,2005年世界的冰箱生产台数为7835万台。其中中国为34%,为2690台,其中海尔的生产量为650万台;世界空调生产量的67%,5350万台在中国生产。其中韩国LG电子占首位,中国的格力占第二位,美的占第三位,以上3家公司的生产量都在800万台以上;洗衣机的35%,2350万台在中国生产。

4、互联网

第一,中国电话用户全球第一。

目前中国电话用户已达9.79亿户,其中移动用户6.5亿户。2009年7月,我国主要电信业务指标:固定电话用户数、移动电话用户数、网民人数、宽带网民数首次全部位列世界第一。

第二,手机、微机、彩电、显示器的产量全球第一。

2006年,我国内地生产的手机、微机、彩电、显示器的产量已占全球总量的40%,列世界第一。

第三,我国是世界第一电脑生产大国。

2008年,中国共生产微型计算机上1.3667亿部,同比增长13.2%,其中笔记本电脑1.0859亿部,同比增长25.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3.38亿、宽带网民数3.2亿、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1296万,三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

第四,中国电子商务参与人数世界第一。

2009年6月底,支付宝的会员数已经超过2亿,成为世界第一,这是中国电子商务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5、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一份有关世界高等教育情况的报告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学校在校生人数在过去非常短的时间里翻了一番,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印度、日本和俄罗斯。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超过2021万人,居世界第一。

6、文化

我国图书出版年码洋数、动画年分钟数、电视剧年集数均居世界第一。

7、科技

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综合与规划处处长王瑞军2009年8月25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指出,截至2009年,国家科研院所3775个,中国科技人力资源42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

10. 造船业世界排名

在亚洲四小龙中,不可否认韩国是四小龙中工业实力最强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六七十年代,韩国得益于美国扶持,先是发展工业制造业,后发展电子产业和造船业,通过几十年发展,韩国人均生活水平迈入发达国家行业,排名在世界前十几位,韩国的电子,造船,化学,都在世界有一定影响力,韩国三星集团是世界著名大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