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汽车网

2023上海车展 |褚永彦:多种传感器应该互补融合,而不是相互取代

2023年4月18日,以“拥抱汽车工业新时代”为主题的2023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上海举行。作为今年全球首个A级车展,2023上海车展吸引了全球汽车界的关注。创文邀请70余位来自整车及汽车全产业链的国内外车企先驱做客《汽车报》采访室,以“车展快问快答”的形式,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当前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新特点。

以下为楚航科技创始人兼CEO褚永彦专访:

创文豪:欢迎大家来到2023上海车展创文豪媒体展位。今天我们有幸请到楚航科技的褚先生为我们分享目前4D毫米波雷达的技术以及一些市场情况。 ,首先请褚先生帮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褚永彦:好的,大家好,我是楚航科技的褚永彦。我们的团队于2018年从德国回来,在南京成立了楚航科技。我们还重点关注车载毫米波雷达以及一些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相关的系统。包括目前火热的4D毫米波雷达,我们也是国内最早开始布局4D毫米波雷达产品的公司之一。今年,多个4D雷达量产项目正在实施,其中国家级项目也在跟进中。其他第五代雷达产品77GHz倾角雷达、77GHz前向雷达、生命体征检测雷达等已在长城、长安、东风、奇瑞等各大车厂量产。

创文浩:今天看我们直播的朋友应该能明显感觉到,分享的话题都是高精科技方向,而且我们采访的专业人士都具有国际视野。回到现实,我们先讨论两个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题。首先,车企现在感受到了产品销售对自身终端产品的压力,所以这种压力传导到了产品的成本压力上,慢慢地一层层传导。作为供应商企业,您是否也感受到了来自整体产品的压力?车企面临成本压力。

褚永彦:我觉得性价比是汽车行业一直坚持的一条路线,因为它是一个规模化的行业。只有成本最大化,才能为消费者和整个终端市场提供最大的价值。 。

这种寒意肯定会传递到我们的供应链上。因为楚航科技的创业团队比较专业,并且深耕汽车行业20多年,所以当我们刚决定创业的时候,我们也把整个成本作为我们的KPI,写进了我们的财务报表中。各自的计划。的。其中,在制作第一代产品时,首先要关注它的性能和质量。当然,降低成本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所以即使寒冷的天气不是来自车厂,我们实际上也在不断地降低成本。

另外,我们现在新发布的一些产品和技术只有两个目标,一是提升性能,二是降低成本。

创文浩:这不仅与我们团队具有国际化视野、有国际大公司的工作经验有关,也与我们对这些公司发展路径的深刻理解有密切关系。所以事实上,楚航科技是在公司的DNA里的。你是否对“降低成本”做了低级预设?

褚永彦:是的,因为汽车行业有它的规则,而我们对这些规则也比较了解,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对质量和成本有所关注。虽然每个阶段的重要性不同,比如初创阶段,但楚航科技更关心的是进展,以及如何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并落地。现在,楚航已进入成长期。现阶段更加注重品质。如何让客户得到更优质的产品,对你建立信心,也是树立品牌形象、积累客户信誉的一种方式。一个有效的方法。

第三阶段,我们还是要降低成本,帮助投资者和终端客户谋取一些利益。如果一味地赔钱,并不是长久之计。

创文浩: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褚永彦:楚航科技现在已经从品质转向了成本,因为去年量产了近11款。主机厂的质量反馈比较好,没有出现质量问题。因此,主机厂也愿意给我们后续的车型,并使用其之前的一些产品。

创文浩:在转换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能否分享一下,供其他企业学习和参考?

楚永彦:困难肯定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观念的转变,因为团队必须理解。楚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点什么,但现在突然要求他做得更好,注重细节。从那时起,他开始控制系统和流程。团队中肯定会有一些阻力,但一旦习惯了,大家就会发现潜在的好处。流程的简化可以帮助他们开发产品规模化,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他们的工作量。

成本也是如此。过去大家在选型和设计时只注重性能。现在他们知道可能太贵了,他们就会考虑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或者技术迭代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

尤其对于初创企业和大公司来说,这三个基因一直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这也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三个要素。但初创企业必须做出选择,抓住每个阶段需要的关键点,慢慢向产业化、大公司的方向发展。

创文浩:您刚才说楚航科技已经有11家量产客户。现在整体出货量是多少?这个出货量对我们当前的收入、盈亏平衡和业绩有多大贡献? ?

褚永彦:因为楚航科技起步比较晚,我们2018年才开始做毫米波雷达,而毫米波雷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我在德国博世做毫米波雷达的时候,从开始研发到最终的SOP往往需要4-5年的时间。

所以楚航科技去年才开始推出产品。当然,我们已经接到了50多个订单和指定型号,其中有11个去年已经投入量产,并且正在慢慢攀升。中间。虽然现在整体出货量还不是最大,但整体出货量已经达到了近50万台。

今年出货量接近50万台,明年出货量在200万台左右,因为是一个指数增长的过程。

创文浩:4D毫米波雷达也是楚航科技目前产品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产品?

褚永彦:其实4D雷达肯定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前的毫米波雷达是1997年奔驰汽车上使用的非常大的雷达,当时没有芯片,都是分立结构。现在已经进化到这么小的了,才卖几百块钱。它经历了很多。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删减了很多东西,也增加了很多东西。其实第五代已经引入了4D概念,即雷达需要有一些高度信息。

所谓4D就是距离维度、速度维度、水平方向维度和垂直方向维度。因为汽车不能跳跃或飞行,所以高度信息并不是特别重要,出于成本考虑,我们并没有在这个方向上投入太多的精力。现在智能驾驶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立交桥或井盖会导致一些误报。雷达对物体的感知不是特别强,点数也比较少。因此,4D毫米波雷达应运而生。这个概念诞生了。

希望这款雷达能够有更高的分辨率以及垂直方向的感知能力。 4D毫米波雷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目前主流的方式是两芯片级联方案。这也是楚航科技很早就开始布局的解决方案。今年已开始量产。楚航科技未来还将推出四芯片级联方案的4D雷达产品,性能更高,但当然成本也会相应更高。

创文:我们现在看到4D毫米波雷达已经可以具备成像能力了。激光雷达在点云中是一样的,但精度和密度不同?

楚永彦:是的。

创文豪:4D毫米波雷达能取代激光雷达吗?

褚永彦:我经常和投资人讨论这个问题。事实上,我们的汽车里有很多传感器。它们都有各自的传感原理和应用场景。据说他们会互相替代。其实不太科学,因为这两种产品属于不同的赛道。

只有当你想要实现Level 5场景应用时,你才需要做出选择。因为L5必须是所有场景都要做,因为它要覆盖所有场景。但当要求稍微降低时,整车厂就可以做出选择。比如精度方面,不需要激光雷达,只需要4D毫米波雷达。但如果精度要求非常高,激光雷达就是必须的。

但对于毫米波雷达来说,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全天候能力。所以如果要更换或者不安装的话,肯定是有问题的。比如在雨雾天气,就需要毫米波雷达来接管。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大家互相补充、融合。在一定的成本压力下,OEM厂商可以做出一定的权衡,并专注于自己更喜欢哪一种组合。为了突出自己的品牌形象,一些品牌可以使用更高端的产品或预嵌入硬件。这些都是非常深入的考虑。

创文浩:从持续成本发展的角度来看,您认为在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之间选择时会使用什么类型的汽车?是中档吗?这个价位的汽车可以使用4D毫米波雷达来代替激光雷达。高端汽车会用激光雷达,但4D毫米波雷达会少吗?

楚永彦:就是这个道理。例如,如果你想看到地面上的坑,你需要能够勾勒出地面的三维形状。如果毫米波无法做到这一点,您可能需要安装激光雷达。这就需要汽车厂商做出决策,而我们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做好自己的部分,保留我们的优势,让我们的短板越来越长。如果想用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竞争,这并不是一个特别科学的做法。

创文浩:想做五金就必须有自己的工厂吗?

褚永彦:楚航科技目前生产的产品是汽车级安全件。一般来说,原始设备制造商需要对车辆级安全部件进行一些质量控制。如果找到OEM,无论是设计师还是制造商,在质量控制上都存在一些差异。 OEM不愿意冒这样的风险。但实际上,生产能力是对整个公司技术能力的考核。最终产品必须达到一致性和可靠性,并且一些输入必须来自生产端。

对于这种车规级的安全件,业内有一个默认的规则。你首先必须拥有一条生产线,并获得IATF16949,这意味着你拥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然后才能获得主机厂的供应商资格。一些大型主机厂甚至要求其具有相关产品批量生产的经验。仅有生产线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真正没有问题地扭亏为盈,需要六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获得供应商资格并实现供货。商品。毕竟安全还是要保证的。

传文浩:楚航科技的生产环节还没有完全成熟到这个产品标准件的早期阶段。生产也会反馈我们设计研发的问题吗?因为早期的设计可能存在一些考虑不足或者适配的问题。

楚永彦:确实是这样。最简单的结构部分就是设计外壳。现在采用激光焊接工艺。如果你这样做,生产方就觉得你没有生产能力,或者做不了,或者良率很低。这个时候生产端和研发端就需要合作沟通,如何提高其在生产端的可执行性,提高其良率。因为良率直接影响成本,这也是我们必须自己投入生产的原因。

如果只是最常见最简单的工艺,如果是螺丝的话,可以稍微忽略一下,尤其是雷达,有离线校准和测试。事实上,寻找OEM也非常困难。最关键的是质量控制,因为有一些核心参数需要自己控制。有可能代工厂并不了解这些产品,比如如何控制天线罩和天线之间的距离。如果错过了,可能会影响无线电频率。性能方面,如果有自己的工厂的话,肯定是最好的。

创文浩:这样的话,业务运营就会以资产为主,但是有些做激光雷达的企业也做终端产品。如果我只卖硬件,利润是长期的,因为它的成本肯定会越来越低。随着规模的扩大,利润空间肯定会越来越薄。虽然规模在扩大,总收入在增加,但利润率可能不会跳到很高的水平。我们正在考虑如何提高我们产品的附加值。它是如何设计的?

褚永彦:汽车行业有它的内循环。比如说,当我们现在做的产品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价格和毛利就会趋于合理化。

但关键是能够掌握整个规则并做你自己。无论是研发、生产还是采购,整个管控都要与相应的生产线配合,还是需要一定的专业性。

创文浩:您在博世和德国积累了行业经验和国际视野。您对整个操作时间和规则都有了清晰的了解。

褚永彦:其实我们之前在博世做了很多产品,做了很多尝试,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还是有不足的地方。中国市场和德国市场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在不断学习和迭代,当然也遇到了很多坑。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楚航科技的人来自行业,了解行业,并对行业抱有敬畏之心。我们愿意遵循行业的一些规则,跟随行业的节奏。这绝对不会出错。这只是快慢的问题。

创文浩:您在客户研发、生产、客户资源三个层面如何运用国际视野和资源配置?

褚永彦:参考我在博世的工作经历,博世从研发、生产到管理都有一套完整的流程体系。这样的流程体系在定义一些不明确的接口时将有助于提高效率。

当然,楚航科技一直在不断自我迭代、自我学习,并将这些经验融入到团队的日常工作中。

这些从国外吸收的经验非常有用。其实,并不是说我们去国外工作、学习只是为了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整个管理理念和流程。这值得我们借鉴。

当然不能拿回去直接用。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后付诸实际应用。

创文浩:您觉得之前获得的经验和成熟的规则不能完全转移到中国市场吗?你需要做一些本土化或者适应现在的改造和调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褚永彦:比如汽车行业流行的开发流程叫敏捷开发。其实我在德国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现在我会用它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何小步快跑?这是国内企业能做到的最快的本地优化。

中国市场,以及我们整个工作理念和模式,更适合小步快跑。心里有V,但实际操作中却没有V。这就是感觉。实际做的时候,快速将实际应用中的客户需求迭代到产品中,快速生产出产品并能够验证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中国的速度非常惊人。

今天早上,当海拉全球技术总监来到我们展位交流时,他们感到非常惊讶。四年半的时间,楚航科技做出了那么多产品、那么多东西,而且还实现了量产。对于他们来说,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当然,虽然我们做了很多产品、很多东西,但每个产品、每个项目还是有很多缺陷。和海拉的产品相比,完备性肯定是没有那么好。但因为中国市场有容错率,而且中国市场发展速度很快,楚航需要能够以这样的速度迭代,只有在量产项目中真正与客户对接,才能在实际中学到更多。战斗。 ,发展更快。

创文浩:这个特别重要。尤其是去年,我们观察了整个智能驾驶领域或者说整个技术链条,因为电动化、智能化这两年也催生了很多新公司。这些公司正处于创业过程中。其中,在企业管理、产品管理、研发管理、市场管理等方面,由于过去没有在这方面积累成熟的经验,对整个行业发展的脉络和节奏并不清楚。 。他们一开始可能过于激进。要么是人员扩张太快,要么是融资资金花得太快,整个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他们难以应对挑战。

褚永彦:楚航科技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也总结了这一经验。诚然,中国市场需要一定的速度来应对整个产品迭代。但很关键的一点,也是楚航的优势,就是我们知道哪些东西不能很快跳过,因为跳过它们会对最终产品产生影响。对于一些事情,我们可以想办法采取一些维权措施。或者并行做一些事情,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

如何拆解体制,从优先级入手,也是对整个公司管理的考验,也是战略方向上的一些调整。

创文浩:您刚才提到了产品的问题。除了车载端产品,楚航科技还有一些场景端产品,比如路边雷达。这个产品布局是从什么角度考虑的?因为我们的产品方案有这个雷达,所以可以从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的角度来优化整体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做更多的扩展,应用到更多的场景,扩大整体的出货量。 ?

楚永彦:两个方向。楚航科技目前主要专注于应用于ADAS和智能座舱的汽车毫米波雷达产品。由于市场规模已经达到饱和,份额不可能被一家公司垄断。它必须由每个人共享。

公司想要发展,肯定需要第二条曲线。第二条曲线如何布置?当时我们看到了一个与汽车密切相关的场景,那就是交通场景。另一方面也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我们根据客户需求做了市场调查。

路段整个V2X和车路协同场景还在开发过程中,还没有实际的标准。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我们不想缺乏这方面的信息,所以我们正在密切关注。行业的发展,但是在没有达到一定规模之前,我们并没有进行大量的投资。就像你提到的产品拓展一样,楚航科技还在探索其他方向,今年可能会进入第二轮市场。

翔九公司实际上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它专注于两轮车行业,我们目前正在与其合作。我们还在智能建筑、智能家居等领域进行布局。

楚航科技目前的定位仍然专注于传感解决方案提供商。思考如何让雷达成为一个平台,让产品适应各种场景。比如两轮车市场,传感端产品会有什么样的需求,软硬件端如何实现平台化,这些都需要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创文浩:所以你对企业业务非常专注,没有谈到大规模扩张。因为我们现在知道的一些公司也是先做硬件的。你也可以意识到,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到了某个时候就会达到饱和。达到饱和后,还需要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有些公司选择了这样的路线,即先构建硬件,然后构建软件,然后在软件之后慢慢构建系统,然后在系统之后开始构建整体解决方案。基于硬件的产品的包装越来越大,这就是它的工作原理。您没有考虑过这个选项吗?或者根据您的观察,这个解决方案会在一棵树上放置很多东西吗?

褚永彦:因为做系统解决方案的人和做底层硬件传感器的人是两个不同的领域,甚至是一个跨领域的过程。

楚航科技现在所做的就是先扎实发展自己的平台体系,同时也在布局多传感器感知融合领域。依靠感知融合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分析和可视化数据。在Lidar-Radar上进行5R、1V1R组合和预融合处理、目标融合,并且可以实现图像分支的数据集和特征级别的融合。

创文浩:你觉得这是受你在德国工作经历的影响吗?因为在德国市场,我们知道有一个词叫隐形冠军。我们在观察德国的中小企业后发现了这个现象,并得出了这样的描述。

褚永彦:是的,德国企业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他们非常专注,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

这也有缺点。现在智能驾驶已经发展到了规模化的状态,整个系统架构也在整合。从电子电气机构到ECU再到域控制器,各个域也在集成。

楚航科技目前主推的卫星雷达可以实现软硬件解耦。我只是把我的软件写给别人处理,后面就很容易解耦了。今天,楚航科技发布的最新隐形雷达产品,是将雷达天线与PCB板和芯片分离,采用高精度印刷和蚀刻技术,可以无痕安装在汽车玻璃上。它在实现车规级毫米波雷达的全部检测功能之外,还可以获得更广泛的检测角度和更准确的检测数据。它重新定义了汽车毫米波雷达的物理形态。

隐形冠军的做法有点太封闭了。我们还需要与产业链上下游和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合作。我们要彻底打通界限,甚至在很多事情上感觉你是我的一部分,你也是我的一部分。

专注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楚航科技刚成立的时候,也在思考往哪个方向发展。因为我以前做过很多事情,首先要选好一个方向,不熟悉就不做。不要仅仅因为它很受欢迎就这样做。你要做的就是对它有足够的了解,能够在它上面做一些深入的开发或者一些新的创新,然后再进入这个领域。

在专注的基础上,更加开放自己,放开手脚,与身边的伙伴分享一些资源和信息,你就能让整个系统变得更好、更便宜。归根结底,这两个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性能和更便宜的效果。

创文浩:通过对接外部的业务发展和资源,我们的投资人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吗?

楚永彦:是的。

创文浩: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和整个生态系统一起,成为了一个虚拟的、松散的但是非常灵活的联盟,但是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限制,同时我们可以发挥出大家的力量。这个系统总体优势?

褚永彦:是的,您提到了中国的巨大优势。当我们选择回国创业的时候,我们考虑到了中国的一些优势,比如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帮助你做你想做的事情。 ,不仅提供资金,还提供土地、资源、政策。中国也有最宽容的市场,愿意支持一些中小企业尝试产品。楚航科技的客户很多,但第一个真正的客户,在我们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愿意用我们的产品进行量产的。

楚航科技目前拥有一批比较有远见的投资人,他们不仅给你钱,还会规划整个生态系统,投资产业链。如果公司距离太近,OEM也会担心你之间会形成一定的壁垒,别人无法进入。自己制定一套标准会比较麻烦。如果其他人想进来,就需要符合这个标准。但如果是资本的东西,大家就应该在行业里有一些互动、交流和发展。这是最好的生态平衡点,不能太封闭,也不能太松散。

当时我们想了很多才决定创业。

创文浩:这也是中国的特色吗?

褚永彦:是的,我们也在德国寻找投资者,但他们相对谨慎。

创造新闻:昨天正好有一个董事长的采访,还有戴姆勒的采访。我看到了奔驰和宝马。上海车展将整个董事会带到了这里。近年来,德国受到中国节奏的影响,他们也是如此。更加开放,愿意灵活处理一些问题?

楚永彦:是的,你说得很对。昨天我接待了大陆的一位高层,因为大陆现在正在跟我们合作。今天,我接待了海拉的一位高层。没想到,他们之前的这些高层,这次为何来到楚航这样一家初创公司的展位上和我们聊了这么久?说明他们也开始意识到危机感了。

我在德国的经验是,海外整车一般都是采用当地供应商,至少量产一年后才会考虑去中国。在首批生产之前就进口中国供应商的情况很少见。他们担心技术的流失。其次,他们担心质量会影响他们的整体进度。现在他们愿意这么做,说明他们也开放了自己,开始向这个方向靠拢,可能就拉不拢中国车企了。如今,自主品牌确实非常强大。

创文浩:从商业角度和个人角度来看,您对今年的车展有何看法?您会更加关注哪些内容?

褚永彦: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关注的是一些自主品牌的发展方向,包括传统主机厂在新能源方面的布局,以及新势力、新能源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能源。同样非常重要的是,看楚航目前所在的2.2号馆,基本上都是新能源和智能零部件供应商。原来的传统零部件供应商已经不在这个大厅里了。

这是新能源和智能化两个非常坚定不移的方向,也是国家希望前进的方向。这一点从车展上也能看出来,而且说实话,大家憋了几年,也憋了不少。大动作,我们刚刚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很多企业都在同一个地点召开新闻发布会。

我觉得现在的势头肯定是朝着智能化、新能源方向发展。

创文浩:势不可挡?

楚永彦:是的。

创文浩:谢谢褚老师今天的分享!